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台CPI增速恐連三年破警戒
  • 撐馬訪陸
  • 輿論不滿當局反應遲滯
  • 吹噓戰力
  • 台媒:陸靶場模擬蔡辦景物
  • 台男槍擊當局數位部門大樓
  • 藏人均生產總值破六萬元
  • 西藏人民享人權自由
  • 國防部:藏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 高原兒女闊步新時代
  • 國防部:“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
  • 吳謙:與巴提升打擊恐怖主義能力
  • 中方五連問駁斥菲律賓
  • 中央軍委晉升兩上將
  • 中方不會任菲胡來
  • 聯國報告責以“種族滅絕”
  • 加沙將由當地替代政權管理
  • 車展啟幕
  • (社論)安理會加沙決議案雖遲但到
  • 留英華女生被刺亡

墨化學諾獎得主離世

2020-10-09 06:35


    墨化學諾獎得主離世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網、中央社八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當地時間七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墨西哥科學家馬里奧 · 莫利納在墨西哥墨西哥城去世,享年七十七歲。當天正好也是二○二○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的日子。

    美聯社報道,莫利納的家人透過以他為名創辦的研究所發表簡短聲明,向大眾宣佈他的死訊,但未言明死因。

    找出臭氧稀薄元兇

    報道稱,莫利納生前一直在研究大氣臭氧空洞,他與美國化學家舍伍德 · 羅蘭在一九七四年發表的論文指出,氯氟碳化物會破壞保護地球免受太陽紫外線傷害的平流層臭氧,是導致地球臭氧層變稀薄的元兇,促成了關於禁用這些物質的一九八五年《維也納公約》和一九八七年《蒙特利爾議定書》。

    莫利納的研究在《蒙特利爾議定書》起草時貢獻良多;這項議定書是首度有國際條約規範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目的是逐步淘汰氟氯碳化物。

    莫利納因與舍伍德和荷蘭化學家保羅 · 克魯岑在大氣化學,尤其是在臭氧層的形成和破壞方面的研究,在一九九五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莫利納後來專注於防治墨西哥市等大城市的空氣污染,並推動提倡永續發展的全球行動。

    莫利納是迄今唯一一名抱回諾貝爾獎的墨西哥籍科學家。除他之外,墨西哥還有兩人曾獲諾貝爾獎,但均非科學類獎項,分別是一九八二年羅布雷斯獲頒和平獎;一九九○年巴斯抱回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