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華僑銀行:今年港元P按息或降1/4厘
  • 金沙中國首季蝕轉賺近3億美元
  • IPO資訊——摯達科技
  • 內地客清明出遊消費熱情高漲
  • 經紀:撤辣後查詢增兩三成
  • 高息環境持續 撤辣樓價難升
  • 零售餐飲系統助中小企轉型升級
  • “五一”再迎出遊熱 機票搜索量暴增
  • 團進團出利延長客留 促旅社業務
  • 酒店冀“五一”檔房滿九成
  • 首季迎888萬客 復疫前85%
  • (一家之言)橋通路暢通 促有效分流
  • 穗大學城設低空經濟示範島
  • 穗寫字樓空置壓力漸緩
  • 新街坊帶動 橫琴網簽增八成
  • 穗商品房成交額 創近六年第二低
  • 中原料次季月均成交重上千宗
  • 釋放資金 工商舖料月均成交近卅宗
  • 持續減息政策 歐元偏軟
  • 歐美利差預期拉闊 或加劇歐元弱勢

中國創經濟特區的意義

2020-10-13 06:35


    中國創經濟特區的意義

    四十年前,中國創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它們在改革開放最前沿見證了中國從極度困境到發展奇跡的嬗變。

    經濟特區為中國快速健康發展蹚出了新路,也為世界後發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發展方案。

    探索經濟體制轉變

    深圳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一段視頻還原了蛇口工業區破土動工的場景,那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第一炮”。經濟特區這一嶄新事物在古老大地上宣告誕生,開啟了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探索。

    中國經濟特區被賦予了突破理論認知的“試驗田”角色。英國《經濟學人》曾如此評價:“全世界超過四千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跡’。”

    “經濟特區奇跡,靠的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

    展中國制度生命力

    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和實踐,是中國制度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創新表現。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後,許多西方政治分析人士斷言:“社會主義在二十世紀的產生和失敗,將是二十世紀留給人類的兩大遺產。”然而,“西方斷言”在“中國奇跡”面前崩碎了。

    四十年發展歷程中,中國經濟特區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各領域改革,成為展現中國制度生命力的“櫥窗”。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如火如荼,一個包括深圳、珠海在內的世界級城市群將崛起成為全球經濟新坐標。

    和諧包容交流互鑒

    在中國的經濟特區,各類文明文化在和諧包容、交流互鑒中共存,成為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詮釋。

    例如,憑藉對葡語系國家的地緣優勢,珠海正攜手澳門大力推進中國與拉美國家交流合作平台建設,有望成為中拉合作的中心城市之一。今年以來,各國交往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干擾,但人心之間架起的文明橋梁未斷。“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數以萬計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從深圳發往釜山,包裝箱上印着韓國古代詩人許筠的詩句。而從深圳寶安區發往法國阿維尼翁市的防疫物資貨箱上,則印着法國名言“向前走,勝利終將到來”。

    自一九八六年以來,深圳已與五十六個國家地區的八十八座城市結成了國際友好城市。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表示,人類文明滋養了中國的經濟特區,它們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深圳十二日電)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周強  王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