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上海「套路貸」高發 在校大學生及未成年人成被害對像
  • 順豐回應快遞員猥褻女孩: 依警方調查結果嚴肅處理
  • 吉林松原發生4.5級地震 近一個月已震14次
  •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 老闆「太子輝」被判無期徒刑
  • 中國民航嚴懲「黑廣播」 罰款上限至50萬元
  • 中國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洞庭湖大橋合龍
  • 山西和順一煤礦礦難致4死5失蹤 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 20170816B2中國新聞
  • 堅持公交優先不動搖
  • 第五屆立法會畫上句號 多名議員表不捨
  • 賀一誠:立法工作健康成熟
  • 3000經屋年底落成 偉龍馬路公屋類別待定
  • 20170816A1澳聞
  • 本澳今年 沒有入口韓國雞蛋
  • 四款利賓納濃縮飲品有問題 民署發食品預警要求停售
  • 梁文燕托兒所辦新生家長會
  • 德清鋼琴走進世遺崗頂劇院
  • 團體慈善探訪安老院
  • 四款腐乳及紅腐乳疑受污染 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須停食用
  • 珠檢局提醒攜帶寵物過關 需辦好檢疫通行證

​ 澳門經濟競爭力 全國排名第十五

2020-10-25 01:14

澳門經濟競爭力今年名列全國第15,下降一名

【特訊】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佈了中國社科院(財經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自2012年起持續參與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的澳門城市競爭力的研究和發佈,自去年起加入了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競爭力的分析。2020年澳門的經濟競爭力名列全國第15,可持續競爭力位居第19。

灣區核心引擎作用待增強

分析指出,2020年澳門經濟競爭力指數為0.643,在全國29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5,與上一年度相比下降了一個名次。

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澳門的經濟競爭力名次較低,深圳和香港的經濟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二名,廣州名列全國第5,佛山排名14,而東莞緊隨澳門之後,排名19。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突破自身發展空間局限、促進經濟適度多元,以及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的重大機遇,但融入灣區需要提升澳門自身的城市競爭力。澳門在灣區中經濟競爭力的排名既落後於其他三大中心城市,又被其他城市超越或迫近,澳門需相應提升其作為灣區中心城市之一的核心引擎功能,避免在某種程度上被邊緣化及部分功能被其他城市所替代。

宜商宜居優勢顯明

澳門以30餘平方公里的城區面積,取得全國近300座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15的佳績,主要得益於營商硬環境、營商軟環境和生活環境這三個解釋分項的排名居前。其中,營商硬環境和生活環境均進入全國前十,分列第7、第9,且營商硬環境排名高於同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而生活環境排名則超過了深圳。

澳門經濟競爭力的短板項在於當地要素,排名第99位,此項在灣區城市中僅比肇慶稍高,而遠遠落後於灣區中心城市深圳、香港和廣州,亦與灣區其他節點城市有較大差距。

在構成當地要素的分項中,澳門的勞動力總數、直接市場融資便利度、學術論文指數均偏低,分列全國第290、227、101位。2019年末澳門勞動人口39.65萬(本地勞動居民28.83萬),澳門人口老化持續,老化指數達到90.3%,加之澳門對輸入外地僱員尤其是移民政策十分嚴格,澳門「缺人手」現象明顯;澳門的金融機構組成較為單一,主要是銀行和保險公司,目前澳門還沒有外匯、黃金和證券市場等資本市場,信貸市場融資便利度較高(全國排名20),而資本市場融資便利度則偏低;澳門回歸後高等教育雖有長足發展,但囿於學校規模,學術論文指數排名與香港(全國排名20)相比,差距明顯。

可持續競爭力位次下滑明顯

2019年澳門可持續競爭力指數為0.553,在全國29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9,與2018年度(第8)相比名次下降明顯。灣區中心城市香港、深圳和廣州排名依次為第1、第2和第6,節點城市東莞、佛山分列第15、16,緊隨其後的中山名列第23。

澳門發展的最大困難在於地域有限、空間狹窄,在現有城區進行多元產業發展幾無迴旋餘地,為避免博彩業「一業獨大」且有所加劇的產業結構給澳門經濟帶來脆弱性和巨大風險,澳門必須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但以區域合作促進產業多元的發展模式也會給澳門帶來直接競爭以及新的壓力與挑戰。灣區其他中心城市遙遙領先的可持續競爭力,以及隨著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其餘節點城市及廣闊腹地將形成頗具優勢和吸引力的發展環境,資源的集聚效應會更強,將對包括澳門在內的周邊地區的資金、人才等要素產生吸納效應,若澳門不相應提升自身功能和可持續競爭力,不積極開放並融入大灣區,將會面臨區域虹吸效應風險。

科技創新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環境韌性方面,香港、深圳和澳門包攬全國前三甲,顯示了三地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澳門在可持續競爭力的其他分項中均低於其他中心城市,尤其在科技創新方面,排名第46,遠低於香港、深圳和廣州,並低於佛山和珠海。

當前澳門正處於重大歷史發展機遇之中,博彩業獨大激發出產業多元發展的內部需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造就了區域產業再分工的外在機遇。經過回歸後持續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澳門累積了一定的財政基礎,在科技上也有長足進步。澳門作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西部唯一一個擁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城市,在中醫藥、微電子等多個領域已形成一定優勢,高水準科研成果頻出。毗鄰澳門的橫琴為粵澳深度合作創造了良機和空間,成為澳門產學研最好的落地之處。這些優勢條件將助力澳門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可持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