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 新中國精英:走向全球舞台的競爭之旅
  • 就「生態島」項目查詢市政署、環保局、海務局十數個問題 涵蓋海豚保育、環境影響、建造細節等 無一獲正面回應
  • 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明開幕
  • 梁孫旭促檢視缺場地的熱門運動 馬場用地或可開闢為臨時體育場地
  • 拆掉再重組
  • 林宇促加強發掘隱蔽長者、主動關懷 社工局:將核查風險個案、主動接觸未如期續期福利津貼的受益人
  • 輕軌東線去年第三季較第一季增90億預算 公建局:因工程開展而增 未超總預算314億
  • 各有說法?指少年昨晚未返院舍 院舍已通知家人 社工局:家人未有接聽及回覆
  • 初中生凌晨逗留快餐店「數小時」司警:因缺家庭照顧入住院舍「幾日」冇返院舍 未有人報警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 僅討論約20分鐘 樓市全面撤辣法案獲立法會29票支持「緊急」通過 公佈後翌日生效
  • 今日起 申請人可經電子申請系統查詢長者公寓申請結果
  • 4名小學生涉多次辱罵及襲擊一名女長者 司警局:未成年人犯罪須負法律責任
  • 議員籲以「人才引進」留住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學生 賀一誠:現時符合要求不足兩百人
  • 賀一誠:本澳很多自殺個案涉及中學生及長者
  • 中央已批外籍家傭可到「新街坊」工作 賀一誠:暫未有申請

【來論】還要再沙漠化多久,才醒覺已無海岸綠洲?

2020-10-27 01:33






「大家都知道,澳門是個文化沙漠……」
學期中,戲劇欣賞課過了一半。Mid-term的Group Report Presentation環節才剛開始,便聽到一組又一組同學用「澳門是個文化沙漠」來形容他們的土地。
表情管理下,心裡一針針拮得是血……
有同學以<澳門戲劇是一個行業嗎?> 來進行資料蒐集報告,概括地把政府投放多少資源進文化事業,和未來廿年的城規中忽視文化藝術基建的考慮,來談「行業」能成與否;報告引起了班上不少的討論,不經意帶出了他們年青的心聲。作為文化工作者,雖然聽著一粒粒「沙漠」字詞不無心痛愧疚,但心裡還是欣慰:有年青人開始學著理解,又願意去梳理脈絡,與更多年青人分享,其實就是種灌溉。你們就是綠洲,只是小苗小草尚未成蔭,所以還未自覺。
和樹木有關的總是時間,no one can rush a tree to grow.
但我們可以引發更多的關注去灌溉。以下分享一些個人與其他文化工作同儕相討後,對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的淺見以作討論,望多指教。
「公用設施」籠統歸類,用地卻只撥一成?
文化無用?
值得關注的是,文化藝術的份還得與各大「醫、體、教、社福、市政」設施競爭土地。在鄰近地區的都市規劃研究中,公共設施區與文教區會各成一項作專門策劃;在澳門即使如此混為一談,公共設施亦未足其數。作為澳門市民,非常驚訝於文化事業在政府班子眼中的無關痛癢。
文化藝術事業不只有文創產品,還包括極需深耕的、本地市民真正的文化藝術工作。不以市場或經濟導向為目標,而是以提升整體人民文化質素為目標而推動的文化工作,是真正展露本地人文風景的底氣。為提升城市的文化體質,適當的場地設施必不可少。
澳門的年青人都稱這片土地為「文化沙漠」,可見未來二十年的文化補救工作實在刻不容緩;然而文化藝術設施、劇場(包括官辦及協助民營於各區的各種大小型表演藝術場所)和以啟發「創造」為目標的共用空間等等均未見提及於草案之中,一直以圖書館、社區中心等被動式的休閒場地充當文化設施的全部工作;文化遺產亦無見於活化利用,來推動新的創意生產,只用於旅遊推廣,讓澳門整體文化進程停頓,宛如坐享其成的富二代,而屬於這個世代的文化藝術專業培養和推動建設卻一籌莫展,可見政府對文化事業方面的理解粗疏遺漏,未與世界文明接軌。既然把澳門宣傳為文化之城,促請當局認真看待,別以10%這種粗疏的賬面計算敷衍了事,加入能真正深耕本土文化藝術事業的建設,在人口結構日益複雜的當下,認真看待愈見被忽略、模糊化的城市文化素質問題。
「旅遊娛樂區」神秘的數字「13」
濕地與路環水利
在現行草案中,澳門的天然海岸線一直消失,濕地亦未能與鄰近珠海橫琴等地區聯繫保育,生態系統命懸一線。
路環市區的水災防洪工程未見起色,然而未來廿年人口更趨老化,每次水淹居民都要自求多福,災前災後只能互相照應。兩岸填海造地水潮氾濫,廿年規劃還不見當局加快腳步,關注水患問題。在所謂世界文化旅遊城市的澳門,便於遊客的輕軌工程大刀闊斧,風災害民的內在水利卻乏善可陳;草案亮麗地提及「延續路環舊市區小街廓的城市肌理特色」,似乎重點都落在消費文化,沒有消災解難。
何時才醒覺已無綠洲?
筆者比較關心草案對文化藝術的忽視與旅遊娛樂工業的神奇佔地比例,但相信裡頭還有不少離奇古怪的數字,幸在諮詢會上聆聽到更多市民對城市及環境保育、康體設施規劃等等的質疑。這些都是我們作為澳門居民,真正關心的議題。
這份造價1100萬、工期365天的城規草案,決定了很多澳門人未來廿年打拼、安居、育兒或養老的命運。無論如何,希望和大家一起來多關注這片土地的今生來世。
還要再沙漠化多久,我們才醒覺已沒有海岸綠洲?
註:
現行公用設施用地的粗略計算中,已包括以下網上能及的項目總面積:
文化類設施——文化中心、澳門博物館、鄭家大屋
市政類設施——氹仔市政墳場、孝思墓園、伊斯蘭墳場、新西洋墳場、駐澳部隊氹仔營區及新口岸營區、路環監獄、九澳新監獄
教育類設施——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科技大學、理工學院、旅遊學院、城市大學(舊澳大校區)、逸園狗場用地、科學館
醫療類設施——仁伯爵綜合醫院、離島醫院
體育類設施——澳門蛋、氹仔運動場、奧林匹克游泳館、國際射擊中心、保齡球中心、網球中心、工人體育館、塔石體育館、綜藝館、路環小型賽車場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