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Spotify首季由虧轉盈 績後股價抽高一成
  • 平保首季盈利按年下跌 惟市場解讀仍然正面
  • ASM太平洋首季收入兩成 惟訂單反映復蘇信號
  • 市場觀望支持措施效用 港交所績前股價抽高
  • 茶百道掛牌表現滲淡 上市首日跌低招股價27%
  • 泡泡瑪特首季銷售增四成 帶動股價創逾一年新高
  • 減價戰影響市場情緒 理想股價跌至一年新低
  • 中聯通首季純利多賺9% 增長放緩但股息具吸引力
  • 美國運通季績後抽高6% 股神投資今年來累升兩成
  • 台積電首季業績勝預期 惟次季指引保守惹憂慮
  • Meta更新自家AI大模型 將全面整合至社交平台
  • Netflix打擊共享成效見頂 擬不再公布每季用戶數量
  • 安踏首季銷售符預期 主力品牌維持正面增長
  • 大客Adidas銷售勝預期 申洲受惠前景看漲
  • 旅遊需求復蘇勢頭未止 攜程同程獲大行看好
  • 新秀麗潛在私有化出變數 收購方擬因估值高擱置計劃
  • 地緣局勢升級推高油價 石油股再受額外因素支持
  • 強生分拆後季績未及預期 醫藥部門表現失色
  • 內地客監管消息帶來衝擊 友邦股價見近七年新低
  • 高盛首季盈利增近三成 投行業務復蘇帶來支持

官媒發炮要防範金融風險 金融科技存暗湧 蟻螞重啟上市最快半年後

2020-11-05 12:02
















官媒指,傳統銀行的風險管理或許更理想。(東方IC圖片)
有官媒批評,支付寶的功能已超出原本的作用,並跨界搞金融。(資料圖片)
國家要防止金融科技的安全性,螞蟻集團上市不成,未來發展更蒙上不穩定因素。(東方IC圖片)
井賢棟向員工表示,有信心集團在六個月後捲土重來。(東方IC圖片)

螞蟻集團高管會見四大監管機構後,臨上市前夕突被叫停,官媒也發文強調防範及化解金融風險,市場即時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大打折扣,阿里巴巴(9988)股價首當其衝被拋售外,有相關業務的騰訊(0700) 股價也受壓。另外,阿里周二晚舉行內部會議,估計最快重啟上市也要半年後。(文:易煬)

對於是次被內地監管機構急煞停,螞蟻集團的公告解釋,是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的要求。

國家不容金融業被操控

有分析指出,螞蟻最觸動當局神經的是透過支付平台而插足金融業務,那就直接威脅中國銀行業的生態及運作。畢竟銀行是百業之母,也是國家掌控經濟的一大命脈;金融業除要賺錢外,要為整體國家及社會服務,若被一家私企壟斷,國家在金融業務上的話語權就大大減低。

市場亦有懷疑,是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失言,惹起中央不滿所致。官媒新華社在日前刊發文章《話不可隨口,事不可隨心,人不可隨意》,並配飄在空中「馬型雲朵」圖,明顯是衝著馬雲而來。

批評支付寶變相做金融平台

事實上,日前官媒已開始大肆批評螞蟻集團,直屬人民銀行的《金融時報》更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支付寶業務偏離主業,擴張成綜合金融服務平台,螞蟻集團實質上跨界展開非金融、金融、類金融和金融基礎設施等多種業務,成為了全世界混業程度最高的機構。

文章又指,以大數據用於信貸評審,並不意味風險控制較傳統的抵押擔保更理想;文中還建議監管部門需思考是否從機制上,隔離螞蟻集團的實業與金融板塊。

不能引發「脫實向虛」的風險

內地《經濟日報》周二也發表評論,直斥脫離實體經濟談金融科技創新、談擴大金融資產規模、談經營利潤,既違背了金融業發展的初心,又容易出現金融虛擬化運行趨勢,引發「脫實向虛」的市場風險。

互聯網金融或金融科技本質一是持牌金融企業,二是違法違規的「偽金融業態」,認為應停止對熱門新股的盲目崇拜。

對於上市臨門脫腳,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急召開會議,他對職員解釋,監管機構是徵求意見,螞蟻要盡快滿足意見中涉及的具體要求。

事實上,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若申請上市不獲批准,要再提出申請,最快要自中證監不予批准決定之日起六個月後,才可重啟申請。換言之,螞蟻要捲土重來,起碼要半年之後。

再上市估值有機下跌

不過,即使螞蟻再到港上市,但因為中國加強對金融科技監管,對於螞蟻集團的發展會有所限制,盈利能力相信不如之前,導致市場對集團的估值打折,螞蟻未必可以成史上的集資王。

光大新鴻基證券策略師伍禮賢表示:「當規管提升到像傳統銀行般嚴格時,市場會擔心,螞蟻業績高速增長是否可以持續,未來再有機會上市,有沒有咁高估值,是有不確定性。」

萬億凍資最遲周五退還螞蟻「頂頭鎚」票蝕息80萬

螞蟻集團是本港史上最大凍資的新股,是次香港公開發售認購金額達到1.3萬億元,如何退款也是一大處理工作。公司指出,香港公開認購資金會分兩批退回,昨天(4日)就全部或部分不獲接納申請會先退回,至周五(6日)就全部申請發還。

集團指出,退還的款項將不計利息分兩批退回。香港公開發售的申請,除認購股份實際金額外,還連同 1.0%經紀佣金,0.0027%香港證監會交易徵費,以及0.005%香港聯交所交易費等,均會悉數退還。

不過,影響最大的,肯定是以孖展入票的投資者。由於借貸是由股票行或銀行提供,借孖展客戶的利息基本上不會獲退還,因為銀行或股票行借款也要成本,他們沒道理為投資者承擔此筆費用。

若以認購100萬元螞蟻股票,孖展借九成,即是借款90萬元,按市面上2.5至3厘計算,利息約500多元。若然是「頂頭鎚」票,資金16.7億元,借九成,利息將高達八十多萬元。

申請認購螞蟻的資金,最遲於明天退回。(RTHK圖片)
螞蟻上市脫腳 資金湧入美團小米

螞蟻集團上市熱爆下,當時投資者預計未必可獲分配太多股份,部份資金轉而投螞蟻母企阿里巴巴;有投資者亦認為,螞蟻上市股價大升,有利持有33%股份的阿里巴巴,於是早前資金不斷流入阿里。

但現時螞蟻臨門一下脫腳,資金從阿里抽走,轉而投入其它科網股份,美團(3690)及小米(1810)昨天股價大幅爆升,其中美團重越300元,收市更升6%至313.8元,成交82.3億元。小米升勢也凌厲,全日大升7.88%至23.95元。

市場估計,隨著認購螞蟻的資金陸續退回,資金將會流向別的龍頭科網企業。由於中央要針對科技金融,阿里巴巴及騰訊等有一定金融元素的股份,將會添上不穩定因素,投資者短期未必願意重投兩家公司。

但資金對於科技股仍然熱衷,於是選擇投向另外幾家龍頭股,包括小米、美團及京東(9618)等;相信該幾家公司股份,短期仍有升勢。

螞蟻上市不成,美團小米成為大贏家。(東方IC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