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期待夾心階層住房方案諮詢獲得好結果

2020-10-13 04:46
  澳門特區政府從今日起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夾心階層住房方案》公開諮詢。昨日,由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牽頭的跨部門工作小組召開了記者會,對諮詢工作及《夾心階層住房方案公開諮詢文本》作出說明。
  「上樓難」與「上流難」,一直是澳門和香港兩個特區的民怨來源的重要及基本因素之一。這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在治國(區)理中遇到的「攔路虎」。在澳門回歸初期,主要矛盾亦即最大的民怨,其來源是「失業率高」及「黑工率高」,因此而爆發過「失業工人」的暴力遊行事件,甚至導致警察向天鳴槍,造成轟動。在賭牌開放後,澳門經濟起飛,本地居民充分就業,政府打擊「黑工」力度增大,因而這方面的民怨亦即這個主要矛盾基本消除。原來並不突出的「上樓難」與「上流難」問題,就由次要矛盾上升為新的主要矛盾。而且由於矛盾一方的主體,由原來的「大老粗」轉移為中產階層尤其是投入社會不久的大學畢業生,其所產生的民怨的表現形式,也上升了一個「層次」,由原來主要表現在「經濟基礎」領域,亦即以工作及生活為主訴求,在遊行獲得特區政府相應的物質回應就偃旗息鼓,上升為「上層建築」領域,亦即將怨氣轉化為「參政議政」的動力,可能會模仿引進西方的某些與基本法及澳門區情有所扞格的理念,對維護特區政局穩定構成更大的挑戰。
  實際上,在西方,議政參政的多是以中產階層及專業人士為主,並充當各大財團的代理人。實行「一國兩制」的澳門特區未來的政治發展方向,也適宜走以中產階層及專業人士為主的道路,惟應是以愛國愛澳人士為主。但倘若連他們的切身問題——「上樓難」都得不到妥當解決,雖然可以號召他們「顧全大局」、「忍住先」,他們也可以耐心等待,但畢竟現在既非當年「方志敏」、「江姐」的時代,也不會像其父母輩那樣忍受得了殘樓間板房,因而儘早解決他們的「上樓難」問題,也是讓參與「治澳」者可以在無後顧之憂下,心情舒暢愉快地為「一國兩制」事業奮戰的物質保障,工作的效率及品質也隨著心情而提升。當然,更是消除某些也是出身於高等學府,卻抱持反對派心態的年輕中產階層及專業人士的不滿情緒的「洩洪道」,有利於維護特區的政治穩定。
  在香港特區,這個問題尤為突出。幾個大型風暴之所以能鬧得起來,除了是外部勢力見縫插針煽風點火之外,就是因為連過去被視為「天之驕子」的香港大學的畢業生,也買不起住宅單位。本來,「八萬五」政策就是爭取在十年內能夠讓香港七成人士擁有住房,但卻遭到囤地緩建惜售的地產「大鱷」的反對,再加上亞洲金融風暴造成負資產,就連受益的中產階層也起來抗議,因而董建華只得被迫放棄。如果這個政策推廣成功,就能夠促進香港經濟良性發展,減少泡沫,也降低年輕人的生活,創業成本。現在卻抱怨樓貴,應當反省。今年國慶節當天,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訪問「劏房」住戶,可見中央已經意識到此問題的嚴重性。相信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週年的活動過程中,會見林鄭月娥和賀一誠時,會有幫助兩個特區解決相關問題的優惠措施推出。
  對此,行政長官賀一誠是有高度的敏感性及清楚的認識的。他在競選政綱中就指出,將會加快公共房屋的興建和審批,加快推進新填海區規劃及房屋建設。研究構建合理的置業階梯,回應不同收入居民特別是「夾心階層」、青年人的住房需求。同時亦強調:我們將密切關注樓宇市場的發展動向,平衡好公共房屋與私人住房的供給關係,保障私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今年四月,他在第一份施政報告後回應議員提問時,明確提出「五個階梯」的概念,第一是社屋,第—是經屋,第二是還需社會討論的夾心階層房屋,第四是面向長者的公寓,第五是私樓。並特別指出:第三階梯是夾心階層房屋,重點是如何定義夾心階層,需要交由社會討論。
  雖然說,澳門已經有相當多的居民有自置樓宇,但一方面正如《諮詢文本》所言,澳門人口增長很快,這些人對居住需求是剛性需求;另一方面是在現有的住戶中,有相當部份是居住在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的低層唐樓,沒有電梯,間隔也欠佳,更有類似「都市更生」主要對象的佑漢新村那樣的殘樓。這些都是需要提升居住品質的。因而其實,這部份人也應被列入「夾心階層」的範疇。
  《諮詢文本》並未採納民間人士提出的「澳人澳地」,也摒棄了前屆政府的「置安居」,而是以「夾心階層住房」的新概念來定位。不採「澳人澳地」,可能是以澳門特區是自由市場為由,儘管提出者本身並無「排外」意識,但卻讓人從表面上產生強烈的「本位保護主義」印象,與澳門特區作為「自由港」的特徵有所扞格;而「置安居」為何也被放棄,則可能是出於其他的什麼原因。而從社會實踐看,「夾心階層住房」可能更接近「以民為本」的精神。當然,現在對「夾心階層住房」的性質定義已經很明確,但對「夾心階層」的定義則有待釐清。只有作出科學合理的定義,才能使此政策發揮最大的效益,符合最大的公約數。
  《諮詢文本》對此系列,都提出來「廣義」與「狹義」的兩道問題,讓民眾充分討論。而且,也分別與新加坡及香港為「比照物」,讓參與討論者能有清晰的對比,並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找出最適合澳門的方案。這兩個地區,都是華人社會,在文化風俗上與澳門極為相近甚至相通。在政治體制上,都基本上是實行行政主導。因而以其為「比照物」是容易讓澳門居民有直觀的視覺的。因而也可說是科學決策的好方式,加上諮詢公眾是屬於民主決策,就更相得益彰了。
  當然,還須注意不少問題,其一、必須是在充分保證公屋的前提下,進行「夾心階層住房」的建設。對此,昨日政府官員已經「大拍心口」,希望能予以兌現。
  其二、表現取得最大公約數。澳門是個多元社會,訴求也呈現多樣化,對同一個訴求也有程度不同的分別,因而必須盡量照顧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能隨從於民粹。而被否定「澳人澳地」建議者也不要堅持己見,反正都是為了民眾的利益,人們是會記得他們曾經作出過的努力的,並認為今日的成果,正是在他們當初堅持不撓的基礎上而形成的。
  其三、希望能通過這個公眾諮詢活動,及以後的各種類似活動,鍛煉政府官員駕馭社會輿論的能力,培養出一批新的智庫人才。他們生於斯長於斯,熟悉澳門情況;而他們接受高等教育,其中還有人「留過洋」,見多識廣,知識豐富,這比過去某些倚重於高名氣但卻不太了解澳門的實際情況,尤其是未能貼近地氣者,可能更勝一籌。今後應當多起用這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