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減價戰影響市場情緒 理想股價跌至一年新低
  • 中聯通首季純利多賺9% 增長放緩但股息具吸引力
  • 美國運通季績後抽高6% 股神投資今年來累升兩成
  • 台積電首季業績勝預期 惟次季指引保守惹憂慮
  • Meta更新自家AI大模型 將全面整合至社交平台
  • Netflix打擊共享成效見頂 擬不再公布每季用戶數量
  • 安踏首季銷售符預期 主力品牌維持正面增長
  • 大客Adidas銷售勝預期 申洲受惠前景看漲
  • 旅遊需求復蘇勢頭未止 攜程同程獲大行看好
  • 新秀麗潛在私有化出變數 收購方擬因估值高擱置計劃
  • 地緣局勢升級推高油價 石油股再受額外因素支持
  • 強生分拆後季績未及預期 醫藥部門表現失色
  • 內地客監管消息帶來衝擊 友邦股價見近七年新低
  • 高盛首季盈利增近三成 投行業務復蘇帶來支持
  • 華晨再派特別股息 大行料派息仍陸續有來
  • 周大福內地擴張步伐減慢 掀動市場負面反應
  • 莎莎上季港澳銷售倒退 拖累股價急跌一成
  • 招金急升五成後借機配股 市場回吐部分升幅
  • 迅銷中期純利多賺27.7% 惟績後股價有回吐
  • 摩通業績展望未及預期 績後股價罕現大幅度下挫

美團圓夢終染藍 恒指佔比睇齊阿里 惟短期料回吐

2020-11-16 11:02














IN
美團、安踏、百威染藍,太古剔出。(RTHK、央視圖片)
恒指公司上周五收市後公布季檢結果,恒指成份股增至52隻,超出原來的上限。而8月爆冷未入藍籌的美團(3690)是次終圓夢,權重為5%。熱門體育股安踏(2020)亦入圍,比重為0.99%,百威亞太(1876)同染藍,佔比0.46%。惟太古(0019)被剔出,告別其半世紀的藍籌地位。

不過,美團股價目前已反映部分染藍預期,且估值太高,故染藍後,股價也未必有機會大升,甚至可能成為短期回吐借口。(文:產經組)

OUT

恒指公司亦調整了各成份股佔大市比重,其中阿里巴巴(9988)比重增至5%,與美團比肩,騰訊(0700)增至10%,加上小米(1810)及美團,下月7日生效時,四大科技股佔大市比重達23.32%。

對此有市場分析認為,科技股佔恒指比重達到兩成以上並非太高,科技股在標普500指數佔比達25%。另外,以往舊經濟股在恒指中佔比太重,所以出現科技股比重增加屬正常。

估值過高警惕美團回吐

三個月前的上一次季檢,美團股價僅是約214元水平,期間節節攀升,至上周五收市時,美團已升至305.8元,累升逾四成,市值由1.3萬億增至1.8萬億元,日均成交52.9億元,在一眾科技股中表現強勢。恒指新貴阿里巴巴、小米及藥明生物(2269),阿里巴巴同期日均成交72.1億元、小米50.4億元,藥明生物僅11.8億元。

宏滙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策略總監林嘉麒指出,市場人士早已預期美團會獲納入成份股,相信之前已有主動或被動資金追入。另有分析提醒,早前美團股價已反映部分染藍預期,且估值太高,業務增長暫時看不到可以追上估值,故染藍後,股價也未必有機會大升,甚至可能成為回吐借口。

內循環概念助力安踏

相較美團,傳統內需龍頭安踏及百威是次染藍或多或少令市場有些驚訝。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指,安踏作為體育用品龍頭,行業代表性強;「黑馬」百威在市值及行業代表性上佔優,兩股份「染藍」雖令人意外,但也較為合理。

安踏早於2007年上市,為內地體育用品股龍頭,旗下擁FILA及Amer Sports等品牌,市值約2,740億元。安踏最新公布雙11成交額達28億人民幣,其股價表現不斷破頂,一度升至104.8元。特別是中國五中全會後,內循環經濟再度受關注,利好安踏股價。

安踏體育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回應染藍,稱上市多年以來深耕體育用品行業,相信公司有能力為全球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

「黑馬」百威或有驚喜

百威為是次染藍「黑馬」,其市值達逾3,200億元,由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於2019年7月分拆上市,當時曾因機構訂單不足而擱置,期後於9月以招股價27元成功上市。但股價一度熱炒後大幅插水,早前公布首三季純利急插四成,股價已穿招股價,上周五收報24.7元。

相較美團及安踏,百威走勢明顯落後,預料短期會對股價產生刺激作用,在三隻股份中表現或最突出。

美團CEO王興。(互聯網圖片)
安踏體育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指,相信公司有能力為全球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官網圖片)
太古失半世紀藍籌地位 惟估值仍吸引

恒指在1969年始創時,太古已是成分股,可謂元老級別。但經歷疫情及香港社會事件影響,舊經濟股全年接連遭受重創,太古的地產及航空業遇衝擊,連同長期受壓的海洋業務,「海陸空」無一倖免。今年上半年太古收入按年減少9%至390.56億元,並轉蝕77.37億元,去年同期則賺79.39億元。

其股價亦拾級而下,甚至跌穿過2008年「海嘯底」,市值失色,在一眾成分股中墊底,最終失去藍籌地位。但有分析指太古估值仍吸引,反而可趁機低撈。

分析稱,現時疫情受控,加上旅遊氣泡即將展開,舊經濟股利淡因素逐漸消退,浮現投值價值。另外,近日資金「棄新要舊」,舊經濟股出現一輸炒風,太古也由35.1元的低位,炒上至周五43.25元收市,飆約23%。太古基本面實際無大問題,長線仍會上升。

此外花旗認為,國泰重組對太古有正面影響,該行上調太古2022年至2022年的盈利預測,由原本虧損22.14億元調整至賺5.39億元。太古市帳率低至0.2倍,而淨資產總值達2,910億元,估值低到不合理。花旗認為以每股資產淨值99.04元來計,太古現價折讓六成,現價十分低殘。花旗給予目標價64元,距離現價有五成上升空間。

花旗認為,國泰重組對太古有正面影響。(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