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輕軌東線去年第三季較第一季增90億預算 公建局:因工程開展而增 未超總預算314億
  • 各有說法?指少年昨晚未返院舍 院舍已通知家人 社工局:家人未有接聽及回覆
  • 初中生凌晨逗留快餐店「數小時」司警:因缺家庭照顧入住院舍「幾日」冇返院舍 未有人報警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 僅討論約20分鐘 樓市全面撤辣法案獲立法會29票支持「緊急」通過 公佈後翌日生效
  • 今日起 申請人可經電子申請系統查詢長者公寓申請結果
  • 4名小學生涉多次辱罵及襲擊一名女長者 司警局:未成年人犯罪須負法律責任
  • 議員籲以「人才引進」留住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學生 賀一誠:現時符合要求不足兩百人
  • 賀一誠:本澳很多自殺個案涉及中學生及長者
  • 中央已批外籍家傭可到「新街坊」工作 賀一誠:暫未有申請
  • 議員促發展總部經濟 賀一誠著議員認識「經濟形勢」須先待本澳經濟回復
  • 賀一誠:祐漢新村舊區重整今年開展 順利樓首開工
  • 賀一誠:馬會地段需五至十年發展多功能場地 不興建住宅或賭場
  • 兩幅行賄歐文龍土地被判澳門特區 林偉夫婦不服上訴 終院維持原判
  • 鄭新聰:在維護國安問題上 只有「一國」之責 沒有「兩制」之分
  • 賀一誠:特區維護國家安全體系持續健全
  • 長者公寓首階段申請單位增至1,500多個 首三年使用費八折 預計首批759個單位今年第四季入住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以力所能及方式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的訊息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應力所能及 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訊息
  • 指填海造陸破壞大 保育團體批政府為建「生態島」寧填海也不建廢料篩選設施

「可持續」是所有願景的靈魂——城規我來看

2020-11-23 10:28

原海洋世界地段已經草木茂盛。

規劃中沙梨頭的商業街。
規劃的目標可謂美好——「積極建設澳門成為一個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的城市」,我沒有任何意見,誰能抗拒這美好的期待?那我們來看看這美好的未來,我們會不會實現,或者正面一些,我們如何去幫忙,讓未來接近期待。
「可持續」是所有願景的靈魂。現今環境危機的緊迫逼近下,我無法想像還有什麼可以令城市快樂、智慧具韌性,如果經濟的發展、生活的品質、環境資源都是不可持續的話。因爲這樣的邏輯,我認為城市規劃應當堅持幾個基本的原則,包括減碳(減少氣候變化幅度)、維持現有綠地甚至自然生長的荒地(保護生物棲息地)、盡量少填海(填海工程對海洋環境勢必造成破壞、以及未來海平面會持續上升;D區填海地可能取消,本人表示贊成)、新的填海區要務必用節能的方式來規劃(細節待以後跟進)等。
要動路環的山體?
政府的多場公眾諮詢會上,已有很多市民和社團指出了這個問題,蘇嘉豪議員也有積極讓這個問題暴露在公眾視線下。目前政府的回應是無法服眾的,在某場社團諮詢會上,環境保護局的代表只回應「路環在規劃中已被當作『市肺』處理」,其實民眾對路環的期待早已不是停留在『市肺』的階段,它是人口稠密、空間擠逼的澳門,人們對這片後花園的愛。
守護路環,也是守護一種價值,這種價值,是一種有別於以往發展優先、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因為如此,路環的山體不能動,也是我們要實現可持續的決心是否夠堅定的考驗。
路環的山體,可貴在相對比較完整,對生活在其中的物種來講,有一片完整的棲息地是它們生存的重要保證。棲地碎片化是當今世界上物種滅絕的一個重要原因,舉蝴蝶為例,昆蟲學者戴夫.古爾森在《一位昆蟲學家的草地探險》中,記錄了他偉大的生態實驗,他將法國鄉村的一塊廢棄農莊買下來,試圖用生物學家的知識復育熊蜂以及維護完整的生態昆蟲系。在書中他寫到一些被馬路間隔的棲地上的蝴蝶,因為被迫近親交配而面臨滅絕,而另一片棲地有可能只是幾百米的距離而已。
澳門的山林,也常看見蝴蝶紛飛,已經經歷了風災大量樹木被移除的困境,如果有棲地被發展,對山林的小動物們將是雪上加霜。
商業區遍地開花?
對於澳門居民的休閒空間嚴重不足的問題,新的規劃似乎有回應。諮詢會上,設計的團隊成員不停強調濱海將會變成一個鼓勵原區就業的商業區,並同時兼有綠地,是提供市民休閒的空間。不僅如此,工廠大廈會變商業區,關閘有個商業區,沙梨頭海邊也會建商業街,聽起來有點像要建全世界最密集的商業區。
其實我們需要 這麼多商業區嗎?
一場疫情,澳門多個商業區出現拍烏蠅的現象,目前的商業規模是否和賭業一樣嚴重依賴大量的遊客呢?前段時間,朋友去內地辦事,看到很多商場空無一人,很多店鋪紛紛關門大吉,雖然和疫情有關,但也反映了內地部分地區過度的發展、欠思考的規劃。所以澳門目前是否要增加如此大量的商業區,需要更多數據,需要三思。
我們是缺少逛商場的休閒空間,還是孩子遊戲的空間呢?澳門的娛樂綜合體,把室內的消費休閒發揮到了極致,可以整日無分晝夜、沈浸在溼度溫度穩定的購物空間,加上近來也有大型商場開幕,澳門人的購物空間並不見得十分緊迫。
另一邊,孩子們的公園擠滿了大人小孩,人口密度可謂極高。要帶「大自然缺失症」的一代去親近自然,就必須上山或去到路環。說到郊野公園,也是嚴重缺乏,在疫情期間已經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景。未來人口更多的時候,人均自然空間的擁有量會更緊絀,親近自然變得更加困難,這是我們要留給下一代的城市嗎?
我們可以擁有一個親近自然的公園嗎?
在郊野公園無法再增加的情況下,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造更加自然的公園。紐約的中央公園聞名遐邇,它是一個擁有水體、樹林、草地和兒童遊樂區的大型都會公園,既是市民和遊客非常喜歡的休閒公園,也是野生動物棲息的地方——日光浴和觀鳥可以在一個公園裡同時發生。這樣一個都會公園已經成為國家歷史名勝,也是紐約作為一個著名城市的美好名牌。
澳門雖然限制於狹小的土地,但是卻不是沒有條件有一個更加親近自然的公園。氹仔原規劃為「海洋世界」的土地,經過多年荒廢,已經形成一片草木茂盛的兼有水體的風景優美之地,這正是一片最好的選址,順應自然的規劃,將這一片土地變成一個擁有湖泊、小樹林、草地的自然元素公園,和附近的中央公園,連結成一片更加名副其實的中央公園休閒區,為澳門市民有一個更優質的休閒區,更方便實踐環境教育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為下一代傳遞一個訊息:親近並瞭解自然,是人類生存的關鍵。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