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顧平中國畫展明教科文中心揭幕
  • 饒宗頤荷花佳作回歸館周五展出
  • 青少年流行時裝 技術大賽昨舉行
  • 義工製35000衛生福袋 捐贈菲律賓貧困地區
  • 20170816B7澳門新聞
  • 3澳門啟動高清話音通訊功能
  • 新福利參與青年善用餘暇計劃 為新生代提供實習體驗
  • 結伴同行親子遊完滿舉行
  • 澳門福建文化節周末舉行
  • 扶康會寶利中心舉辦保齡球活動
  • 政府公佈修改青年創業援助計劃
  • 20170815B7澳門新聞
  • 陽光少年外展雲南交流圓滿完成
  • 井岡山澳門同學會 拜訪中聯辦
  • 麥瑞權質詢青年政策成效
  • 文創團體訪深圳交流
  • 20170814B7澳門新聞
  • 旅院香港推廣優質旅遊教育
  • 交通局持續優化巴士服務
  • 梁榮仔指新式咪錶機操作困難

理解可改善人際關係

2020-12-03 01:17


理解他人並不是遷就他人,移情也不是無條件地被他人的觀點、思想、情感所同化。它只是使人們不為偏見所左右,少受主觀性的影響,正確地認識別人,從而提高人際關係的質量。

中國人有句俗話,叫做「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意思是說,好心沒有得到好報。可以想像,當人們發自內心說這話的時候,心裡一定是憤憤不平,很不是個滋味。

凡事都得問個為什麼?好心得不到好報的原因也值得深究。

據我們的分析,無非是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對方是「冷血動物」,無情無義,跟這種人就談不起來了。唯一的選擇就是不與之往來。另一種可能是,你根本沒有透徹地瞭解對方的需要、情感、個性,只是憑自己的主觀願望予以同情或施捨,這就難免引發對方的反感。

理解是溝通的橋樑

生活中有些人,本質上很善良,但人際交往的質量就是差,與周圍人關係緊張,經常發生衝突。自己也感到很委屈,因為他(或她)確無害人之心。在我們看來,造成這種結果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他人缺乏理解,偏偏正確而充分地理解他人是交往成功的首要條件。

在這個問題上人們還有一種心理誤區,那就是,不熟悉的人才會存在缺乏理解;熟悉的人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其實不然,不要以為熟悉的人,甚至是最親近的人(如夫妻)就一定理解得很真切。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就是真正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不管這個人是什麼人,他與你是什麼樣的關係。

人生來就有「自我中心」的傾向,常常是以自己的態度、心境、價值觀、知識經驗去看世界、看他人。在童年期到成年期的社會化過程中,隨著心理的發展以及外力的作用,人逐漸從自我中心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但每個人解脫的程度不一。況且完全、徹底的解脫是不可能的。由此看來,對他人理解的不足,是人類普遍存在的缺陷,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

學會「移情」

這裡向大家介紹一種理解他人的方法,雖然也不能完全、徹底地解決問題,但至少會給你提供非常有益的幫助。這種方法就是「移情」。

所謂移情,即指感受他人的思想、情緒,能夠用他人的思想方法進行思考的能力,亦即用他人自身的觀點去理解他人。換言之,就是通過「換位法」,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最大限度地縮減從自我出發的主觀性。這樣,就能夠和對方想到一起去了,相互間能達到較高程度的理解,建立親密關係就不是件難事了。正所謂「理解萬歲」!

實施移情的路徑有以下幾條:

設身處地

真正做到這一點實非易事。一則要有強烈的意向,要以極大的耐心與毅力「投入」進去,才能進入「角色」,真正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而浮光掠影、以應付甚至虛假的態度來「設身處地」是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人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技能。理解他人的先決條件是他人向你敞開心扉,讓你窺探他(或她)的內心世界。

要做到這一點,就得產生「自己人效應」。當對方有過失時,你得向他表示任何人只要幹事都有犯錯的可能;當他有挫折時,要表示理解,要幫他分憂;當他成功時,你要表示由衷的祝賀,並對他導致成功的內在品質表示讚賞。若能做到這幾點,對方就會向你袒露心胸,你也就能做到真正的「設身處地」了。

同一立場上看問題

人們時常對他人的所作所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認為是荒唐的、可笑的。其實,如果和別人站在同一立場上的話,就會感到是那麼的自然、合理。當自己的愛人、朋友、學生、領導、下屬等做出一個你似乎難以理解的舉動時,不要先埋怨、斥責或者表現出過激行為。而要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平心靜氣地想一想,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這樣一來,處理問題就會比較正確、客觀了。

此外,理解他人並不是遷就他人,移情也不是無條件地被他人的觀點、思想、情感所同化。它只是使人們不為偏見所左右,少受主觀性的影響,正確地認識別人,從而提高人際關係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