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上海「套路貸」高發 在校大學生及未成年人成被害對像
  • 順豐回應快遞員猥褻女孩: 依警方調查結果嚴肅處理
  • 吉林松原發生4.5級地震 近一個月已震14次
  •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 老闆「太子輝」被判無期徒刑
  • 中國民航嚴懲「黑廣播」 罰款上限至50萬元
  • 中國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洞庭湖大橋合龍
  • 山西和順一煤礦礦難致4死5失蹤 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 20170816B2中國新聞
  • 堅持公交優先不動搖
  • 第五屆立法會畫上句號 多名議員表不捨
  • 賀一誠:立法工作健康成熟
  • 3000經屋年底落成 偉龍馬路公屋類別待定
  • 20170816A1澳聞
  • 本澳今年 沒有入口韓國雞蛋
  • 四款利賓納濃縮飲品有問題 民署發食品預警要求停售
  • 梁文燕托兒所辦新生家長會
  • 德清鋼琴走進世遺崗頂劇院
  • 團體慈善探訪安老院
  • 四款腐乳及紅腐乳疑受污染 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須停食用
  • 珠檢局提醒攜帶寵物過關 需辦好檢疫通行證

​ 還須加強防騙意識

2020-12-05 00:53



「近日又有幾多人上當?」每天打開報紙,大家都會發現本澳新型騙案越來越多,近期頻頻有市民中招。最近較多的是「網上投資」騙局,受害人通常都是在網上社交平台結識自稱金融業的「新朋友」,對方表示有特別門路賺錢,花言巧語遊說事主投資。騙徒會讓事主小試牛刀賺一筆,而且能夠套現;事主以為有金執而加碼投資,獲得可觀利潤後被告知需匯款才可提款,然後一再被要求存款,直至發覺被騙、報警求助。
這類新型詐騙手法其實並不高明,事主只要保持一定警惕性,頭腦稍微清醒也不會上當。奈何騙徒動之以情,誘之以利,有些人就忘乎所以,連連上當。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日前在立法會上表示,保安當局一直不遺餘力打擊互聯網詐騙犯罪,包括採用專案組排查分析及加強區域合作,與內地公安部門的「反詐騙聯動機制」與「緊急止付機制」一直行之有效;另外,與本地銀行合作推出的「可疑匯款勸退措施」,今年一至九月共勸退可疑匯款九百萬元,涉案二十七宗。
疫情持續,多個行業不景氣,近期各類詐騙罪案有增加的趨勢,幾乎每天都發生「網上投資」、兌換貨幣、購物、網戀等詐騙案。由於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騙局如今已「轉型」為網絡詐騙及電話詐騙。新冠疫情期間不少市民留家時間長,使用手機或上網的機會大增,也給了騙徒可乘之機。為此,社會人士和立法會議員十分關注警方的應對辦法。據悉,警方近期採用專案組模式統合排查系列網騙案件,在打擊跨境網絡詐騙集團式犯罪上已取得階段成果。包括去年十一月聯手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警方偵破網戀詐騙集團;今年聯同內地警方搗破以澳門人為首,目標為男性的網戀、假援交等詐騙集團等。另外,警方與銀行合作推行的可疑匯款勸退措施及止付機制,今年一至九月共勸退可疑匯款九百萬元,為事主及時挽回損失。
隨著科技進步,詐騙渠道及手法層出不窮,互聯網和手機詐騙是網絡媒體犯罪衍生出來的詐騙方式。去年警方已破獲多起偽基站、網絡黑客攻擊,近期又頻頻出現網戀詐騙、網上投資詐騙、電郵詐騙或假援交詐騙等新型犯罪。此類詐騙犯罪困擾全球華人社區,本澳亦成為重災區之一,詐騙「劇本」不斷變更,令人防不勝防。雖然警方不斷宣傳,但每個月仍有個別市民受騙,部分人損失不菲,最高損失竟達千萬元之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雖然暴力犯罪下降,但因市民使用互聯網和手機時間大增,電訊詐騙案便頻頻發生了。我們熟悉的一些社交平台,已經成為騙徒活躍的「釣魚區」。各類詐騙案之所以不斷出現,主要是,不少市民將銀行卡信用卡與手機捆綁,稍一不慎就很容易騙去金錢。
近年來澳門保安範疇一直推行科技強警,目前正提倡智慧警務,前面提到的成功勸退可疑匯款,其實就是針對新型犯罪的例子。要杜絕或減少網絡騙案,除了警方加強打擊,市民也要提醒身邊的親友切勿盡信網絡資訊,小心網上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