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安穩生活不等於一切 蘇嘉豪︰實現理想要趁早
  • 三戰立會誓蹚渾水? 林玉鳳︰我未做到,就要做多一次!
  •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 創意應與在地文化結合 于國華:荔枝碗規劃需要共同討論
  • 考核不離地 創意雖好 亦需社區關懷
  • 活化船廠 學生點子多
  • 「警鐘長鳴」個案摘錄
  • 警員「知法犯法」令市民失信心 蘇嘉豪:警權缺乏外部監督及制衡
  • 警隊內部違法個案頻生 黃少澤:我們不怕揭醜 無監督無進步
  • 醫療開支透明度低 蘇文欣:易生貪腐
  • 轉載虐狗片段反被告 周庭希:事件對公民自由十分不利
  • 虐狗司警先告狀。歐安利︰警察應受人尊重而非令人害怕,蘇文欣:事件傳達不良訊息
  • 荔枝碗出品 旅遊塔木船長滿草 談錦全:荒廢很可惜
  • 仿製爺爺漁船 羅立文讚靚 陳逸鋒:望推廣漁民文化
  • 本地舊漁船 修復後成觀光明星 Bibito Herinque:澳門需保育海洋傳統
  • 其他澳門出品「明星船」(部分)
  • 續期手續繁瑣 恐免費醫療被削 腎友:望政府傾聽病人心聲
  • 蘇文欣:公開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蘇文欣:公開醫療資助詳情 釋市民疑慮
  • 黃潔貞:設專科培訓 提升本地醫療水平

體育旅遊產業何在?當局扼殺產業發展可能性

2020-12-05 09:01




甄慶悅曾任體育記者,更是前乒乓球運動員,他提到「體育旅遊」這個概念其實早於回歸初期已提出。其時本地經濟環境差,剛開放的博彩業未見起色,當局期望以「體育旅遊」打響澳門知名度,亦可「漂白賭嘅刻板印象」。 
回歸初期舉辦數場盛事提高知名度 
他憶述,澳門曾於21世紀之初舉辦數次體育盛事吸引眼球、引起轟動。2002年中國隊與葡萄牙隊為備戰世界盃受邀在澳門進行友誼賽,葡萄牙隊為當年的熱門隊伍,而中國隊則是首次參加世界盃,場面十分熱鬧;曼聯、巴塞羅那和車路士等世界知名足球隊訪來澳進行友誼賽,「成個大球場坐爆」;威尼斯人開幕之初請來NBA球星助陣,費達拿和森柏斯在澳參加網球表演賽等。 
甄慶悅認為,這些活動足以讓澳門提高知名度,但無後續盛事維持影響力。他指出,澳門市場不大,知名球隊或傾向於前往內地大城市作推廣活動;爭取頂級賽事方面未必如大城市具很強競爭力,若非頂級賽事則吸睛程度及熱度有限,帶動的經濟效益更少。他舉例,去年為慶祝回歸20年舉辦的「澳門國際足球邀請賽」,僅邀請得英超修咸頓對陣中超廣州富力,兩支球隊都不具吸引力,何來體育旅遊的疊加成效? 
體育旅遊產業只是口號   當局並無政策支持 
他亦批評當局政策扼殺「體育旅遊產業」發展的可能性。他表示,政府的場地不開放予商業賽事,更不容許在公共地方作任何商業廣告,但現時的頂尖體育賽事幾乎都與商業掛鉤,靠廣告、贊助達收支平衡,可見當局思維之落後和目光之短視。又指,本地近年成立的兩支職業籃球隊難覓主場作賽,球隊欲以市場價租借公共球場亦不獲當局支持。「職業球隊冇主場如何發展呢?連發展機會都扼殺了,體育旅遊講乜嘢。」 
又謂,談及「產業」需討論其賺錢能力,但現時大多體育活動由政府全力包攬,或是官民合辦,稱體育旅遊「產業」還言之尚早。他坦言,政府舉辦活動「賺或蝕唔需要理,搞得好好睇睇就得」,若私人公司舉辦則積極性更強。不過,他指出本地難有具舉辦頂級賽事能力的私人公司,認為當局應「帶住去做」,有想法、政策培養相關公司,才是發展產業應行的路。 
大賽車仍是澳門品牌體育盛事 
「環顧全世界,邊有一個地方搞賽車搞到67屆。」甄慶悅認為,若條件許可,下屆大賽車要舉辦。雖然近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影響力日漸下降,因其他亞洲城市已相繼舉辦F1(一級方程式賽車),澳門的F3(三級方程式賽車)吸引力不足,但仍具品牌效應,在世界體壇佔一席之地。他稱,澳門的F3是不少F1車手的必經之路,也誕生過F1冠軍。首屆F3冠軍冼拿及1990年冠軍舒麥加,其後亦有不少車手慕東望洋賽道驚險之名而來,贏得比賽後被知名車隊「望多兩眼」,繼而力捧上位。 
今屆賽車訊息公佈不及時 
至於今屆大賽車引發的爭議,甄慶悅形容當局在回應時猶如「公關災難」,「磨爛席、死拖爛拖」。賀一誠在施政辯論中表示「我哋已經簽曬合同,唔做一樣係賠好多錢」。甄慶悅指出,若當局早三個月講,事情會完全不一樣。再者,當局亦不公佈簽了哪些合約,哪些要賠錢、賠多少,哪些合約在履行中,涉及多少預算等,公眾認為知情權和參與權都被破壞。 
賽車與塞車?民怨累積已久 
「澳門人憎嘅唔係一年塞一個禮拜車……如果平日交通相對順暢,叫澳門人忍嗰幾日賽車,我相信一定冇問題。」甄慶悅指出,現時澳門車多人多,大量掘路工程導致路面情況惡劣,塞車並非賽車期間獨有,市民對交通的厭惡、怨氣是平日累積所致。他稱,賽車舉辦多年,市民或早已習慣改道、步行或乘坐公交、提早出門等等,只是近年交通情況愈見擁擠,賽車的興奮不足以蓋過生活的不便。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