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內地首季出入境逾億四人次
  • 央行原副行長范一飛一審認罪
  • 我國成功從美追索38文物
  • 數字技術為中外文物展注活力
  • 俄導彈襲烏18人死
  • 歐盟加緊制裁伊朗
  • 美媒:拜登施壓巴總統被拒
  • 中方籲立即實現加沙停火
  • 外媒:美同意以進攻拉法
  • 伊朗準備應對任何襲擊
  • 印尼總統佐科晤王毅
  • 華再促菲重信守諾
  • 王毅:遵守國際法美沒有“特權”
  • 印尼當選總統:中國是好朋友
  • 王毅:加快推進南海磋商
  • 桃園連續三天停電當局挨轟
  • 水浸街
  • 兩岸同胞共拜人文始祖
  • 延役之哀
  • 台軍P-3C疑誤射小牛導彈

山火肆虐 北極變綠

2020-12-13 06:35


    山火肆虐  北極變綠

    據《科技日報》報道:二○二○年是北極圈山火創紀錄的一個夏天。這主要是由於西伯利亞地區發生了接二連三的火災,特別是在與拉普捷夫海接壤的薩哈共和國。

    山火打破去年記錄

    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的數據,截至六月份,西伯利亞頻發的山火現象已經打破去年的記錄。高溫和豐富的乾燃料在很大程度上是罪魁禍首。

    為北極大火提供燃料的大部分乾燃料來自死苔蘚和土壤中積累的其他植物物質。冰凍的溫度往往會阻止這些枯死的植物在冬天完全腐爛。當春天融化地面時,它們很快就會乾涸。空氣越暖和,春天就越早,它們乾燥的速度也就越快。

    此外,自八十年代初以來,衛星一直跟蹤着苔原的植被或北極的“綠色度”,這是北極氣候變化的重要信號。自二○一六年以來,北美的“綠色度”已急劇下降,但在歐亞地區仍高於平均水平。報告發現,從完整的衛星記錄來看,北極總體正朝着更“綠色”的方向發展,因為溫度升高使冰凍的苔原融化,灌木和其他植物物種在過去無法生根的地方生長。

    生態系統不斷變化

    氣候變化也在影響北冰洋的動植物,從食物鏈的最底層開始。微小的藻類是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基石。每年春天,當海冰融化,海洋充滿陽光和營養時,藻類開始快速生長,為北冰洋的其他動物提供了充沛的食物。

    隨着北極變暖和海冰變薄,藻華的範圍越來越大且出現得更早。一些地方在秋季甚至出現第二次水華。美國克拉克大學北極問題專家凱倫 · 弗雷表示,這是一種“相對較新”的現象。

    額外的食物對北冰洋的一些動物來說是一種恩惠。今年的北極“體檢”報告單中稱,北極的弓頭鯨數量近期有所增長。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增加可能與增加的藻類有關。

    當海冰融化時,生長在海冰上的海藻往往會落到海底,成為貝類、海膽和海參等海底生物的食物。但弗雷警告說,海冰融化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某些生物的“海藻美味”減少。

    凍層解凍恐釋病毒

    此前,也有報道稱,永久凍土覆蓋了地球陸地表面的百分之廿四。在北極的一些凍土中,可能含有古老的冰凍微生物、冰川世的巨型動物,甚至還有被埋葬的天花受害者。隨着永凍土的融化速度越來越快,科學家們面臨的新挑戰是發現和識別可能正在被“攪動”的微生物、細菌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