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指許多學生家長因子女遭欺凌求助 謝誓宏促多方合作共遏校園欺凌
  • 僅討論約20分鐘 樓市全面撤辣法案獲立法會29票支持「緊急」通過 公佈後翌日生效
  • 今日起 申請人可經電子申請系統查詢長者公寓申請結果
  • 4名小學生涉多次辱罵及襲擊一名女長者 司警局:未成年人犯罪須負法律責任
  • 議員籲以「人才引進」留住在澳就讀的外地大學生 賀一誠:現時符合要求不足兩百人
  • 賀一誠:本澳很多自殺個案涉及中學生及長者
  • 中央已批外籍家傭可到「新街坊」工作 賀一誠:暫未有申請
  • 議員促發展總部經濟 賀一誠著議員認識「經濟形勢」須先待本澳經濟回復
  • 賀一誠:祐漢新村舊區重整今年開展 順利樓首開工
  • 賀一誠:馬會地段需五至十年發展多功能場地 不興建住宅或賭場
  • 兩幅行賄歐文龍土地被判澳門特區 林偉夫婦不服上訴 終院維持原判
  • 鄭新聰:在維護國安問題上 只有「一國」之責 沒有「兩制」之分
  • 賀一誠:特區維護國家安全體系持續健全
  • 長者公寓首階段申請單位增至1,500多個 首三年使用費八折 預計首批759個單位今年第四季入住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以力所能及方式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的訊息
  • 台灣保育團體籲人人應力所能及 傳遞保育中華白海豚、珍惜海洋訊息
  • 指填海造陸破壞大 保育團體批政府為建「生態島」寧填海也不建廢料篩選設施
  • 羅立文:「生態島」未有結論
  • 由特區政府選名「澳門大橋」可代表澳門 羅立文:「生態島」未有結論
  • 本月初路環一名「少年」高處墮下死亡 教青局未發稿 未回應是否學生身份

金漆招牌為世代相傳 難敵時代變遷遺忘於塵埃

2020-12-13 15:53


書法工作者李嘉瀚現時在某間藝術教育中心任教,期間開展的書法欣賞課程以本澳大廈、廟宇、會館等的老舊招牌為切入點,向學生介紹澳門的書法,期望藉此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欣賞曾經隨處可見但如今已凋落的文化痕跡。「中國人講究金漆招牌,潛台詞是世代相傳。」李嘉瀚指出,過去稍大型的建築物包括大廈、廟宇、會館、行會等都會邀請文人或寫字匠書寫招牌,為的是彰顯其重要性,更重要是傳承作用。他舉例,「黃枝記」和「洪馨椰子雪糕」的招牌本澳較為人熟知的金漆招牌。 
李嘉瀚介紹道,書法中將書寫於招牌、匾額、建築物等的大字稱之為「榜書」。「榜書」並非某種特定字型,而是定義該種書寫風格。他稱,「榜書」字型以行書、楷書為主,魏碑亦曾於港澳地區流行,隸書則較少。「招牌書寫的字型需要醒目、容易識別,書寫之文字線條厚重有力、氣勢磅礴、結構緊緻。」在李嘉瀚看來,招牌的書寫風格並非隨年月演變,而是書法本身就具豐富性,不同書法家即使寫同樣字體都極具個人風格,值得欣賞之處正是這些細微的變化。 
 幾乎每種字體在澳門都有蹤影 
「在澳門這麼小的地方,每一種在書法史上特別的字體幾乎都可在街頭找到蹤影。」李嘉瀚在為課程做資料搜集時,不斷創新自己對澳門招牌的認知。新馬路一帶「李錦記」、「四邑同鄉會」之字樣為香港書法家區建公所寫的「魏碑」,區建公亦為「奇華餅家」之書寫者;本地書法家林近所寫之「龍園」二字早已成為澳門地標,相當氣勢磅礴;還有各式沒能知道出處的招牌,都構成澳門獨特的風景,勾勒歷史軌跡。 
傳統文化流逝無可避免 
除招牌外,商舖、會館等的楹聯亦值得鑒賞。「無酒安能邀月飲,有錢最好食雲吞」,李嘉瀚指出黃枝記門外之楹聯為標準「無情對」,引經據典之餘又有廣東話韻味;又如泥水行會館的「以尺準能成規矩,將線便是定方圓」,一語雙關道出行業之特色及人生道理。但感到惋惜的是,李嘉瀚近年在做資料搜集時發現有些招牌或已拆除、或已消失,「再去睇返已經冇咗,好彩有影低,冇咗就係冇咗,揾唔返」。 
他又稱,近年內地推行標準招牌,為便於統一管理,但認為「自己將自己文化嘅生命力扼殺咗」,似乎將自己的文化、書法變成無關緊要的事。他感歎,傳統文化流逝無可避免,只期望「略盡綿力從普及角度去做多啲」。他認為舊招牌是城市歷史的一部分,生命是由歷史堆疊而成,城市亦然。當舊招牌、舊物消失不見,歷史終將被遺忘,城市沒有了承載和厚度,僅僅餘下軀殼。「去哪裡解答『我是誰?我的文化是什麼?我的根是什麼?』這些形而上的問題。」而早已充斥街頭的電腦字體,甚至英文招牌,也讓傳統文化少了一線生機。
 「任何藝術若沒有欣賞者,創作便失去意義」 
談及現時的書法欣賞課程,李嘉瀚指出學生都驚訝於澳門書法的豐富性,有學生也會隨街拍下招牌與其討論風格、特色、歷史等。他形容是播下的渺小種子正在發芽,但要等待收成或許還有「很漫長很漫長很漫長」的路要走,恐怕到時城市風景已不再。「最起碼有做過(普及),好過咩都唔做,眼白白睇住佢消失。」 
他表示,任何藝術若沒有欣賞者,創作便失去意義。他坦言明明漢字使用率很高,但書法教育甚至書法審美相當缺乏。「點解討論一個字靚唔靚嘅時候咁吃力?」他自己對此亦無解,引述藝術工作者邢悅(其任教藝術中心之創辦人)的一句話「澳門的書法要再啟蒙」,唯有與其他志同道合的書法工作者一同推廣書法審美。 
「(保育)呢個問題我真係唔識答」,李嘉瀚認為不是簡單三言兩語能道出保育之良方。市面上很多招牌屬於私人財產,即使是會館、行會等都因時移世易轉變原有功能,更有甚者建築物都不復存在,何談書法這類附加物品?李嘉瀚指出,若學術界、民間能指出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某程度上能推動保育,但其最終結果如何還是有待命運安排。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