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上海「套路貸」高發 在校大學生及未成年人成被害對像
  • 順豐回應快遞員猥褻女孩: 依警方調查結果嚴肅處理
  • 吉林松原發生4.5級地震 近一個月已震14次
  •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 老闆「太子輝」被判無期徒刑
  • 中國民航嚴懲「黑廣播」 罰款上限至50萬元
  • 中國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洞庭湖大橋合龍
  • 山西和順一煤礦礦難致4死5失蹤 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 20170816B2中國新聞
  • 堅持公交優先不動搖
  • 第五屆立法會畫上句號 多名議員表不捨
  • 賀一誠:立法工作健康成熟
  • 3000經屋年底落成 偉龍馬路公屋類別待定
  • 20170816A1澳聞
  • 本澳今年 沒有入口韓國雞蛋
  • 四款利賓納濃縮飲品有問題 民署發食品預警要求停售
  • 梁文燕托兒所辦新生家長會
  • 德清鋼琴走進世遺崗頂劇院
  • 團體慈善探訪安老院
  • 四款腐乳及紅腐乳疑受污染 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須停食用
  • 珠檢局提醒攜帶寵物過關 需辦好檢疫通行證

​ 建築廢料傾卸收費 周日生效 逾九成運輸車 已申請 傾卸許可

2021-01-14 00:09

環保局向傳媒介紹堆填區秤重及收費流程.JPG

當局稱進出堆填區車輛9成以上已申請傾卸許可.JPG

環保局指必須盡快建造新的堆填區.JPG

車輛進入堆填區前需先在地磅上停泊秤重.JPG

工作人員將於傾卸時核實建築廢料類別是否與記錄一致.JPG

建築廢料堆填區目前已趨飽和.JPG

堆填區出入口已加設新地磅及豎起告示牌.JPG

傾卸許可拍咭後,系統可記錄重量、物料類別等信息.JPG

陳國浩.JPG

【特訊】《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將於周日起生效,環保局昨日組織本澳傳媒參觀建築廢料堆填區,了解堆填區對入場車輛進行秤重及收費的工作流程。環保局環保基建管理中心主任陳國浩表示,當局至今共收到1332宗“傾卸許可”申請,其中1324宗已獲批,佔經常進出堆填區車輛的9成以上,呼籲尚未申請的車主及早申請。此外由於堆填區已趨飽和,必須盡快建造新的堆填區,但全澳陸域難以找到合適地點,已委託顧問公司研究可否在本澳管理海域上建設堆填人工島項目。
昨日下午3時,環保局一行帶同本澳各大傳媒進入建築廢料堆填區內進行實地觀察。環保局於參觀期間向傳媒介紹,現時堆填區出入口已加設“三入三出”的新地磅,運載建築廢料的車輛均須事先獲得由當局發出的“傾卸許可”方才入場。車輛進入堆填區前需先在入口處的地磅上停泊秤重,並需收起車斗上的遮蓋物,以便工作人員透過監控系統觀察內部,判斷所載的建築廢料屬於哪一類別。而司機利用傾卸許可進行電子拍咭後,系統便可記錄其車牌、重量、所載物料類別等信息,然後再將車輛駛至指定區域傾倒。而在傾倒廢料期間,亦會有工作人員核實其所載的建築廢料類別是否與記錄一致,若有誤則會及時更正,從而更準確地按照收費標準,對不同類別的建築廢料收費。如發現混有可燃物料,亦會要求司機將有關物料運往垃圾焚化中心處理。在完成傾卸後,車輛再經堆填區出口地磅秤重及拍咭離場。至於傾卸費的繳付方式上則包括即時繳付或按月繳付,其中按月繳付須經當局事先批准。
陳國浩表示,現時每輛車在進入堆填區前的秤重時間約在30至40秒之間,過磅速度屬於合理水平,當局有持續和業界尤其是運輸業界溝通交流以聽取意見,並將持續對地磅系統進行調整優化。而在傾卸許可方面,當局至今共收到1332宗相關申請,其中1324宗已獲批;約有1150張電子咭已被領取,尚餘100多張亦發出信息呼籲相關申請人盡快認領。目前經常進出堆填區的車輛當中,已申請傾卸許可的佔9成以上,呼籲尚未申請的車主及早申請,以期在行政法規實施之後可以憑咭進場。
研海域建設堆填人工島
陳國浩並指出,參考鄰近地區實施同類制度後的情況,預料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生效後,單一地盤所產生的建築廢料可減少2至3成,至於每年傾卸的建築廢料總量仍要視乎當年開工的地盤數量。此外由於在法規生效前已經開工或“截標”的工程將有3年過渡期,期間可獲豁免收取傾卸費,當局到目前為止已收到290多宗豁免申請,因此預料未來3年內暫時不會產生太多收費。
對於堆填區目前已趨飽和,陳國浩坦承現時只能採取堆高處理,當局去年已對堆填區啟動地質改良工程,盡量將堆填區底層較軟的淤泥固結,從而降低其整體高度,希望在有關工程完工後可創造更多空間,以期容納更多建築廢料。從長遠而言,本澳必須盡快建造新的堆填區,才能維持可持續發展。但經審視全澳陸域,基本上難以找到合適地點,因此已委託顧問公司研究其他選址,包括能否參考新加坡在海域上建造堆填生態人工島的做法,研究在本澳管理海域上建設同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