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和統趨渺茫,武統代價大,北平模式呼聲漸高

2020-12-07 03:24
  《環球時報》於本月五日舉行的二零二一年年會,以「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為主題。其中第二項議題討論「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有多大?」由台灣名嘴黃智賢主持,與談人包括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前所長周志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長吳心伯、南京大學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峰、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透過視訊連線台灣前立委邱毅及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
  在討論中,兩岸學者對和平統一的前景表達了悲觀情緒,邱毅並以目前的台灣地區存在著「法律障礙」、「教育障礙」、「選舉障礙」、「民粹障礙」、「國際障礙」、「利益障礙」、「政黨障礙」、「文化障礙」等八個障礙為由,認為「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完全沒有可能的」。而即使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國民黨員張亞中,提出的一些推動和平統一的策略或方法,也被某些與會學者批評為「從國民黨的角度忽悠大陸」。雖然兩岸與會者雖未直接主張武統台灣,但大多數卻主張中國應採取「以武促和」的壓制手段,逼迫台灣上談判桌。
  一九七九年元旦自《告台灣同胞書》發表,由「解放台灣」的基調調整為「和平統一」。這是具有同日實現的中美建交的政治及國際環境背景。在當時,兩岸統一是以和平談判方式達成,同樣也具有很深的政治基礎。猶記得,香港《明報》社長查良鏞(金庸)獲鄧小平接見後,返港即親筆揮毫撰寫了題為《只要鄧小平蔣經國健在,兩岸和平統一就有希望》的社論。其論據之一,就是兩人對中國前途的使命感極強,而且兩人在到蘇聯留學時是同學等。
  大陸方面一直嚴格按照《告台灣同胞書》的方向推動兩岸和平統一,並在此基調下先後與英國及葡國進行談判,完成香港、澳門的回歸,為國際間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典範。但在蔣經國逝世後,台灣地區的政治態勢發生了逆轉。蔣經國所選擇的接班人李登輝,在尚未完全掌握大權之前,為了爭取從大陸撤離至台灣地區的元老們的支持,成立了「國統會」,並制定了《國統綱領》,還在「雙十大會」上帶頭高呼「完成統一大業」。但在權力鞏固之後,即撕下畫皮,從接受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專訪,及赴美訪問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講話起,暴露了其「台獨」真面目,並以「政黨選舉補助金」等的「奶水」,養大了民進黨。還在國民黨內大搞分化,促成宋楚瑜脫黨參選,終於江山變色,由奉行「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取代國民黨執掌統治大權。
  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現時的「台獨」思維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且以蔡英文的兩個思維定勢為標準,其一、從民進黨「台獨黨綱」追求建立「台灣共和國」,調整為按照《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張,披著「中華民國」的外衣販賣「台灣」貨色。兩者相比,前者屬於「改變現狀」,得不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間的承認;後者則是屬於「維持現狀」,這是美國所樂見並予以支持的。
  其二、提出「天然獨」的著名論點,這確實是台灣地區年輕人的主流發展意識發展方向。其實,早在一九九二年,就有一批外省人第二代青年,成立了「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簡稱「外獨會」)。其中的主要成員陳思孟、段宜康、馬永成、周威佑、謝志偉、金恆煒、顧立雄、鐘佳濱、王定宇等,大多就是今日民進黨的骨幹。而自民進黨成立後出生的青年一代,即使是不少國民黨著名的反「獨」驍將的子女,也都趨向於主張「中華民國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與大陸沒有任何關係。
  因此,現在的「台獨」思維主流,已經從陳水扁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轉變為以蔡英文草擬的「兩國論」為主調。實際上,「兩國論」就是由李登輝委托蔡英文擬制的,但當時卻是「特殊兩國論」,亦即仍然承認「特殊」條件下兩岸還存在著聯繫紐帶,而蔡英文現時奉行的「兩國論」,卻是兩岸間不再具有任何聯繫,類似「兩個中國」,希望「中華民國」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存,就如現在的韓國和朝鮮,此前的西德和東德那樣。
  正如出席環球時報年會的學者專家那樣,不少人都對和平統一的前景越來越感到渺茫悲觀。那麼,就只有「武統」一途了。實際上,在大陸地區,「武統」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不但是「小粉紅」、「網紅」義憤填膺,而且就連學者專家也有不少主張「武統」者,甚至過去的「鴿派」也是轉變成了「鷹派」。從環球時報年會上,就連張亞中的一些較為溫和的觀點,也遭到「忽悠大陸」的諷刺,可見由於對和統的悲觀,而導致對以往以和統為基調而推動的各項政策,開始受到部分學者的質疑以至否定,從中可見大陸民意的「逆轉性變化」之巨大。
  然而,武統又如何?武統當然可以一了百了,只要能解決「美國干預」的問題,相信解放軍有此實力,能夠「橫掃千軍如捲席」。但武統之後,就不可能再實行「一國兩制」,而是必須實行「一國一制」了。就象新中國成立後,立即進行「鎮壓反革命」那麼,鎮壓「台獨」分裂勢力,讓其永世不得翻身。試看香港,在此前並沒有「港獨」,但後來卻滋生了;而在「台獨」具有國際及島內雄厚背景下,必須祭出比《港區國安法》更凌厲的手段,才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統一、完整和安全。因而前段時間傳出的開列「台獨」名單,雖然並未得到證實,可能也是某些學者專家的獻策,但也可見大陸方面的思維定勢新變化。
  武統產生的巨大後果,也可從「二二八事件」的後遺症中得出結論。一直鬧到現在都未完未了,心中之痛難以平撫,造成甚至還發生了「人妖顛倒是非淆」的怪事,將為追求國家統一而犧牲者與搞「台獨」而被鎮壓者一道「平反」,統稱為烈士。
  在和統希望渺茫,武統代價巨大的情況下,只能是尋求「第三條路」了。最近就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理論的出現,而且還有各種方式,其中又以王在希去年在《環球時報》年會上提出的「北平模式」,最具代表性。
  如果執行「北平模式」,就是「圍而不打」,但先行拿下張家口和天津,迫使困守北平的國軍被迫起義接受和平改編,那就是在對台灣本島形成包圍態勢的同時,先行拿下周邊島嶼,並斷了台灣當局的後路。
  其實,還可有更「辣」的「長春模式」,相信以台灣本島的嚴重缺乏自然資源,以出入口貿易為經濟主導,只要用水雷、潛艇等嚴密封鎖其生命線,困其十年八年,台灣當局就堅持不下去了。當然,首先必須解決「美國干預」的問題。
  無論如何,時間在大陸這一邊。只要能集中精力搞發展,努力完成「十九大」及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願景,形勢就對大陸越來越有利。再加上一場疫情壞事變好事,更凸顯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兩岸發展的「剪刀差」越來越大,這就將會形成經濟發展領域的「北平模式」,對台灣當局構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