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駐美代表處正名或是進行式但卻單廂情願

2020-12-23 03:41
  台灣當局「外交部」次長曾厚仁前日前往「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備詢時的答詢,聲稱台灣當局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的時程,正在「進行中」,引發各方議論。但不旋踵,「外交部」連續兩天出面澄清說,曾厚仁備詢所指的「進行中」並非是指已經進行這個案子,而是說推動駐處一個更適當的名稱這是一個長期努力的目標,這個努力是持續進行的。而曾厚仁也特意委請「外交部」發言人歐安江再次澄清他的談話,主要是質詢時他並沒有很充分的時間表達想法。所以,連貫在一起有可能會造成誤解。
  其實,這又是蔡政府又一次「試水溫」之作,只不過是反應欠佳,而且也並無百分之百把握,再加上可能不符蔡英文「不挑釁」的策略,而缩了回去。也就是說,將駐美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正是民進黨當局長期推動的目標任務,而且也正在「進行時」,尤其是以蕭美琴在其推特中自稱為「大使」未能重要標誌,這是「台獨外交化」的重要部署。但因為民進黨當局在美國總統巴大選中押錯寶,而可能錯過了推動的最佳時機。卻又能不甘眼看將要「胎死腹中」,尤其是對特朗普已經來不及「最後瘋狂」予以落實而頗為失望之下,而借助「立法院」質詢及答詢的機會,將此計劃洩露出來。但卻又因各種原因,尤其是擔心將會引發民進黨當局與未來拜登政府的矛盾,及大陸方面對「台獨外交化」的強烈反制,而不得不連忙進行否認,自我上演了一場「自打嘴巴」的鬧劇。
  要了解這場「雙簧戲」的內在關係,首先得從向曾厚仁提出質詢的民進黨籍「立委」羅執政,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及曾任「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委,最近才發表為特任駐匈牙利代表的劉世忠的密切關係說起。羅致政是在諸位民進黨「立委」中,問政最認真的一位,很少「作秀」,而是潛下心來研究民進黨當局的「外交」政策。在馬英九執政後期,上述三人參與「新台灣國策智庫」的活動,為未來民進黨再次執政後的「外交」、「國防」及兩岸政策,以及政權交接進行學術與實務相結合的研究,並連續並出版了《台灣外交的省思與前瞻》,《台灣民主鞏固--政權輪替的國家安全挑戰》、《台灣兩岸關係與中國國際戰略》等著作,為蔡英文上台準備了充分的執政思考論述。而現在,吳釗燮是掌握「外交」實權的「外交部長」,羅執政是「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的召委,還有劉世忠曾經是「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的副主委,專司台灣當局「外交政策」的研究工作,因而是從不同角度推動民進黨「外交」各種的「鐵三角」組合,有著「互通訊息」或「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合作關係。民進黨當局的許多「外交」政策行動向,都是透過質詢和答詢而透露出來,或是籍此進行「試水溫」。因此,羅執政與曾厚仁有關推動將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正在「進行中」的質詢及答詢,其實就是災難上演一幕「雙簧戲」。
  實際上,將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這是民進黨當局的政策推動方向,而且還是採取了「重點突破,全面開花」的策略。如果在美國獲得成功,全球一百多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也將繼續「正名」為「台灣代表處」,民進黨當局就在「台獨外交化」邁出重要一步。本來,是循序漸進,先行試圖將「經濟文化」這幾個「非政治」的稱謂撤銷,讓代表處政治化。然後將「台北」改為「台灣」,亦即將「地方」升格為「國家」,而且還是「一中一台」。這也正是蕭美琴的主要任務,她曾經打出「大使」名號,就是「試水溫」。但現在卻是要「一步到位」,欲速不達被翻了車。
  這個決策的流產,當然主要原因是根本不現實,逆「一中」原則歷史潮流而動,缺乏正當性及可行性。但民進黨當局仍然悖逆潮流,與其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押錯寶有很大關係。本來以為,特朗普忙於競選和抗疫,因而寄望於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進展將會較為順利。氹仔拜登勝選後,又寄望於特朗普的「最後瘋狂」。
  然而,這是最大的盲點。其一、就是吳釗燮、羅致政所著的《台灣民主鞏固--政權輪替的國家安全挑戰》,及林佳龍曾經進行的《政府交接法制化研究》,都主張在新領導人當選尚未就職時,即將卸任的現任領導人不得作出重大人事任命,不得推出新的重大政策措施。這些研究在參考美國的《總統交接法》,及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政府交接經驗及制度後,指出在政府交接期間,一定層級以上的人事任命和升遷,以及重大政策、命令、條約和預算之制定、公佈、簽署或執行,均除有必要者外,原則上應立即凍結。因此,即使是特朗普會有此「最後瘋狂」,也是強加於拜登的頭上,不符政治倫理,而且很有可能被拜登不予承認而予以推翻。
  其二、將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根本不符拜登的外交政策及對華政策。從拜登此前在奧巴馬時期的副總統任內的表現可知,他雖然堅持西方的價值觀,對中國的人權等問題諸多批評,也擔心中國的崛起將會「威脅」美國的地位,但他畢竟基本上遵守三個《中美聯合公約》尤其是「一中」政策。因此,這個衝擊三個《中美聯合公報》,其實也不完全符合美國自己的《台灣關係法》,超越「六項保證」相關規定的「正名」動作,極有可能將會遭到拜登政府的否定。而現在特朗普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任期,即使是有此「動作」,拜登上台後將之否定,要「改回去」,台灣當局就將更為尷尬不堪。
  其三、其實也不完全符合蔡英文的思考底線。實際上,蔡英文雖然確實是一個「緩獨派」,但卻並非是「台獨原教旨主義派」,並不追求民進黨「台獨黨綱」所主張的建立「台灣共和國」,而是以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為圭梟,主張「中華民國台灣」。因而如要「正名」,就是「中華民國台灣」,這才是她親自擬制的「特殊兩國論」的方向,而非陳水扁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因而「正名台灣」即使是要推動,也是權宜性的,並非最終目的。而另一方面,她希望在自己的任內,台海不要發生激烈的惡化變動,因而提出並實踐了「不刺激、不挑釁、零意外」的策略。正因為如此,她在為香港「黑暴」提供援助的政策上,也採取了較為消極的態度,就是為了避免刺激北京,以招惹來強烈的反制,她自忖將難以駕馭這個複雜激烈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對這個「單廂情願」,而且已經錯過了推動的最佳時機的「正名」計劃,顯然是有所「保留」。不過,這並不等於她放棄一切可以推動「台獨」的策略,她還是以「鴨子划水」的手段推動,只不過是盡量避免欲速不達,甚至導致車翻人亡而已。既然「正名」是已經不可能實現,也就迅速「叫停」。但也形成了民進黨當局「自我打臉」的客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