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特朗普企圖以其涉台意志強加於拜登頭上

2020-12-30 03:16
  現在距離特朗普收拾包袱撤離白宮還只有二十來天的時間。但他仍不認輸,在連續發起數十宗選舉官司均告敗訴之下,仍將最後的「翻盤」希望寄托在一月六日的國會最終確認選舉結果時,有共和黨的議員不「認數」之上。但這希望極為渺茫,雖然有「川粉」醞釀在當天集結上街示威遊行並蓄意釀成動亂,「迫使」特朗普「最終的瘋狂」宣布「戒嚴」並出動軍隊「鎮暴」,從而劫持國會通過否決拜登當選的結果,並宣布重新進行投票選舉;但畢竟這是推翻美國民主體制的違憲行為,並不有利於特朗普四年後的「捲土重來」,作為講求自身及其家族利益的商人,特朗普尚不至於愚蠢至此,而且他也沒有能力推翻美國的憲政體制,何況美國軍隊也不會介入政黨之爭,因而狂熱「川粉」的意圖未必符合特朗普的最終利益。因而特朗普是採用兩手策略,在寄望於美國國會「翻盤」的一手的同時,採取另一手的「挾持」策略,製造各種難題留給拜登,強要拜登繼續並全盤執行他的政策,在未來四年實施「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路線」。
  在特朗普過去四年的政策中,除了在美國國內推行的各種內政政策,及在國際社會推動的「脫群單邊政策」的總體政策之外,最重要的單項政策,就是包括貿易及「圍遏中國」,還有「疫情甩鍋」等在內的對華政策;而在對華政策中,台海政策又是其中最重要的部份。這正印證了北京所強調的,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極為重要的關鍵一環的論述。
  特朗普的「最後瘋狂」,已是「強弩之末」,難有更「瘋狂」的表現。畢竟,他也擔心過分「瘋狂」,對其四年後捲土重來,爭取共和黨再次提名他出戰總統大選,未必有利。因為他也已覷準,屆時拜登已經八十二歲,而賀錦麗的戰力不強,民主黨提不出其他人選,他仍有機會再戰。儘管他自己也已七十八歲,但他自恃身體硬朗,精力充沛,而且有七百萬選民支持的歷史記錄,仍能爭取到共和黨提名。因此,也的「最後瘋狂」,在一定程度上也顯得有所節制,未有像某些人預測那樣的「去到盡」。而近日他在聲言要拒絕簽署國會通過的二點三萬億美元新冠紓困法案和政府撥款法案,但最終還是於二十八日正式簽署的表現,就是一例。
  特朗普對此法案採「否定之否定」態度,從表面上看,有兩大因素。其一是當初他的拒絕簽署,是不滿該法案「不夠力度」,「便宜了北京」;其二最終還是簽署,是因為不簽不行,如果拒簽國會參眾兩院仍以三分之二絕對多數通過,是自動生效,屆時他將「完全跛腳」。因此,為了「四年後」著想,尤其是爭取共和黨參眾議員政客對自己的支持,還是簽了。何況,該法案雖然「力度不足」,但畢竟在對華部分,仍然是消極的,符合他的總體意志。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可能是在他的總統任內,最後一項消極對華法案。
  據中央社報導,這整套法案除了包括九千億美元的新冠紓困法案外,也「捆綁」通過了兩份涉華法案,分別是《臺灣保證法》和《西藏政策與支持法案》。
  這種在一份綜合的法案之下,「塞入」一些所謂關乎美國「重大利益」的關鍵議題,是美國政治的傳統和慣例。
  其中所謂的《台灣保證法》,目的是在《台灣關係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美台關係。美國國會意見聲稱,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對「不對稱戰力」,促進台灣增加「國防支出」,同時利用常態化對台軍售以協助台灣强化「自我防衛能力」。
  在國際參與部分,該法案還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及其他適當的國際組織的活動,幷支持台灣以會員身份加入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不以國家爲必要參與條件的國際組織。
  在美國「對台交往準則」方面,美國務院尋求重新檢視相關準則,要求在法案生效後一百八十天內,國務卿向參衆兩院提交報告,包括美國對台關係文件的檢討結果與「對台交往準則」更新版本、《台灣旅行法》的執行情况等。
  該法案還計劃撥款三百萬美元,作爲支應「美台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各項活動之用。美國計劃推動GCTF覆蓋全球議題的合作,包括且不限於執法、灾難救助、能源合作、網絡安全等。
  至於所謂《西藏政策及支援法》,則聲稱「美國能够在拉薩市設立領事機構之前,中國不得在美設立新的領事機構」。  
  很明顯,這兩個涉華法案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是要挾持拜登必須「按既定方針辦」,繼續執行特朗普的對華政策,迫使拜登繼續實行「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對華政策」。這也是在競選過程中,即使是在選舉投票過後,特朗普陣營不斷拋出真真假假的所謂拜登家族與中國有密切關係的黑材料的動機,除了是要削弱拜登當選的機率之外,也是即使拜登當選,也要在美國社會形成「拜登親華」,「拜登可能會否定特朗普涉華政策」的形象,從而對拜登發揮「監督」作用,迫使他不敢輕易調整涉華政策,而是必須繼續沿襲其涉華路線。
  這涉及到兩個方面。其一,本來按照一般政治倫理,在投票結束到新任領導人就職的期間,現任領導人不宜作出重大的人事任免決定及政策、命令。其二、按照政府繼承法則,雖然各政黨都有自己的政治綱領和基本政策,但在政黨輪替後,新上台的政黨仍需繼承已下台政黨的基本政策,以保持政府政策的穩定性及延續性。如要調整,也宜在一定時間之後,以原政策「窒礙難行」的理由進行調整以至更換。
  這就確實是給了拜登重大的壓力。其實,即使特朗普沒有推出這些消極的涉華法案,拜登也已很難作出重大調整。因為在特朗普掌政的四年間,他已經在美國上下、朝野、官民間釀成了一股強大的對中國極不友善的氛圍,甚至已經是結構性的了。拜登即使是不贊同,有心要調整,也因為「老賣年高」,有心無力。因而特朗普的涉華政策還將繼續存在,因而不能盲目樂觀。
  何況,在軍售議題上,拜登也將難以改變現狀。因為作為象驢兩黨的「幕後大金主」的軍火商,在中東等地戰火漸息的情況下,對台軍售就變成其主要收入來源,拜登如果消極對待對台軍售,就可能會令民主黨今後在總統和國會議員選舉中,缺乏「金援」。而在選舉中,是需要雄厚的財政作支撐的。因此,美國以「軍售」民意向台灣當局收取「保護費」,也就將會形成常態化,這當然也將會加劇台灣當局的財政負擔,為台灣民衆帶來更多的灾難。
  而且,不排除在未來四年,美國國會內的反華政客,也包括執政的民主黨的議員,仍會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而不斷推出涉台的反華法案。
  不過,有一點也必須注意的是,拜登作為老派的政客,較為重視契約精神。因而在「可操之於我」的行政運作範疇,他可能會回到三個《中美聯合公報》所揭櫫的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及美國自己單方制訂的《台灣關係法》對台地位的定位。也就是說,作為行政部門,可能不會推出新的不利於中美關係的涉台行政指令,並逐步調整,回到奧巴馬時期相對穩定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