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台當局暴露以疫情實現政治突破的意圖

2020-12-18 04:19
  台灣當局對於在台就讀澳門學生放寬邊境限制措施的訴求,有了反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聲稱,澳門政府若願意和台灣談,我們可以協同來做,但不會片面開放。他表示,近期很多地方對台灣提出片面開放,我們都很歡迎。澳門政府若願意和我們談雙邊如何放寬邊境,我們不反對,也可以來談,但是我們不會做出片面的開放,可以協同來做。澳門的防疫看起來做的不錯,但是需要政府和政府之間對談才能往下走。
  陳時中的反應,有兩個核心內容。其一是台灣當局雖然明知澳門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也「歡迎」澳門特區政府「片面開放」台灣居民入境澳門,但台灣當局並不打算對澳門居民提供「對等待遇」,仍然實行「暫緩入境」措施,即使澳門居民願意接受入境台灣後實行十四天隔離醫觀,及在此期間兩次自費(比澳門費用貴上近十倍)進行核酸檢測,也不能入境。這樣就形成了強烈的「不對等」、「不平等」狀況。而且,陳時中對澳門特區政府開放台灣居民入境(須進行防疫隔離醫觀)的好意,形容為「片面開放」,等於是刻意貶損以至侮辱,充滿了傲慢與偏見。
  其二是有關台灣地區與澳門特區互相放寬防疫入境限制的事宜,必須透過兩地政府進行直接的對談達成協議,而不是雙方各自單方「片面開放」。
  其中第一個核心內容,是已經存在的「現在式」,沒有任何新意。儘管如此,澳門特區政府為了遵循一個中國原則,及表達對台灣同胞的關懷,即使是台灣當局繼續禁止澳門居民入境,澳門特區政府仍然一如既往,允許台灣居民入境澳門,只是必須遵守有關防疫的規定程序。
  而第二個核心內容,才是陳時中意圖的關鍵所在,就是要籍著疫情的關係,實現促成兩地政府間談判的「突破」。也就是說,要以「放寬入境防疫措施」為「敲門磚」,敲開兩地政府進行直接接觸談判的「大門」,而且還要進一步促成兩地政府的「協同」,造成台灣當局無需承認「九二共識」也可實現兩地政府「協同合作」的「事實」,並籍此出一口對年來台港澳間政府關係「凍結」不滿的「烏氣」,進而衝擊兩岸間制度性聯絡機制「停擺」的現狀。
  因此,雖然就連陳時中也不得不承認,澳門特區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但卻「暫緩」實質上是「禁止」澳門居民入境台灣,就是預先「設伏」,為隨後伺機挾持澳門特區政府與台灣當局進行政府間談判,預留「籌碼」。就是要趁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機會,以禁止大陸居民入境台灣,及「暫緩」港澳居民入境台灣「設伏」,當對方提出「開放」入境措施的訴求時,就以此為「敲門磚」,「敲」開兩地政府進行直接接觸談判的「大門」,以打破在民進黨當局上台後,因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導致兩岸間制度性聯絡機制「停擺」,及台灣與港澳間關係「冷凍」的「僵局」。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無懈可擊的「妙計」,而要求返澳度假時無需實行隔離醫觀的在台澳生,就成了他們要敲開談判大門的「人質」。
  然而,兩地間實現對對方的開放,根本無需進行政府間的商談,只需「心有靈犀一點通」地互相之間有所默契,自行宣布開放即可。實際上,除了是「旅遊泡泡」必須是在雙方協商後實施之外,在抗疫過程中許多國家和地區開放第三地旅客入境,都是自行宣布,無需事前進行協商。但陳時中卻把這些實事求是的措施貶損為「片面開放」,而且即使如此,也絕不會「回饋」對方,給予對等的開放入境待遇。這就將使已經國際社會上本來就較為孤立的台灣當局,更為自限壓縮一隅。
  其實,即使是退一步,必須就兩地互相開放事宜進行有限度的接觸,也根本無需進行政府間的商談,而只需以函件往來交換意見,雙方都分別提出己方的方案,再取長補短,達至基本共識。而且,也不用直接發文,而是澳門的信函由在台灣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傳發給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非陸委會,台灣的信函由駐澳門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傳送給澳門特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而非特區政府總部,這將就可緊緊圍繞在「防疫」的專業技術範疇內,而不是以政治偷渡專業,甚至是以政治壓專業。
  台灣當局以為以一個名義上是「暫緩」實質上卻是「長久」停止港澳居民入境的措施,就可以讓港澳特區政府不堪承受損失而與台灣當局談判。其實,長此下去,遭受重大損失的是台灣當局自己,澳門方面則較為輕微。實際上,就以赴台就讀澳門學生這個層面來說,雖然確實是導致已經搶在「暫緩入境」措施實施前入境台灣的二千多人造成「有家歸不得」的困境(這本身就是對號稱「維護人權」的台灣當局的絕大諷刺),但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本來曾經計劃到台灣升大的澳門學生,對「赴台就讀」視為畏途。此後台灣當局不要再到澳門進行招生了,除了極為個別的懷有某種政治信念者,或是對某種冷門學科的追求者之外,還有誰人願意忍受台灣當局的嚴苛限制?
  實際上,三月二十九日的台灣《聯合報》就報導,台灣當局規定境外生來台要十四天檢疫期,而大陸、香港和澳門的學生則全數「暫缓入境」,成當地高等教育隱憂。根據台灣「教肓部」統計,本學期有七千九百七十二名港澳生尚未入境。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也分析,按過往慣例,每年約有三千至五千名港澳新生來台。若「暫緩入境」政策遲未鬆綁,加上陸生已被中國大陸教育部下令禁止來台就學,恐怕港澳生人數將會大崩潰,導致龐大的學費及經濟損失。而據「大學問」統計,台灣來臨的學年各大學原預計招收一萬至一萬三千名港澳生,以每人每年平均七萬五千元的學費來看,學費收入就高達八至十億元。另「教育部」統計,境外生在台每人全年消費金額平均為學費的兰倍。換言之,若港澳生不來,台灣一年整體經濟損失達四十億元。因為台灣當局至今仍暫緩港澳居民來台,也連帶影響當地大學招生。有大學表示,不少港澳新生對於來台升學已感到疑慮,就學意願大幅降低。
  而從八月十二日開始,澳門居民進入內地各城市免除隔離醫學觀察十四天措施,因而在內地各地高校就讀的澳生,可以自由來往兩地。雖然內地個別地方仍有零星疫情,但澳生很少到這些高風險地區去,根本不受影響。而且,在澳門特區政府高教局的幫助下,有不少原赴台就讀的澳生轉學,入讀澳門的幾間高校。   相信,在一正一負的扯力之下,將會吸引更多的澳生到內地就讀。就此而言,在爭奪澳門生源的「戰鬥」中,台灣當局自己打敗了自己。
  在更廣泛的經濟層面,台灣方面的損失更大。港澳旅客是台灣旅遊市場的重要客源之一,過去為了吸引更多的港澳居民前往台灣旅遊消費,還推出了不少優惠措施。在台灣當局已經喪失重要客源大陸遊客之下,就連可以適當補充的港澳遊客都被台灣當局自己「禁足」,就只能是「雪上加霜」。相反,相對於龐大的內地遊客量來說,台灣遊客所構成的比例相對極小。何況,澳門特區政府也並不禁止台灣旅客入境,只是需要進行隔離醫觀而已。因而對澳門旅遊市場造成的影響不大。
  這個苦果,只能由台灣當局自己來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