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六百前線人員研預防青少濫藥酗酒
  • 港鐵為轉職僱員訂保障措施
  • “生鮮雞”日均供澳二千七隻
  • 市諮委倡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 環保展開幕設逾五百六展位
  • 衛局籲外遊慎防登革熱麻疹
  • 葡學者析中國安哥拉關係走向
  • 拱北連接人工島橋快上馬
  • 七藝術家創作引導能量循環
  • 四百前線人員學習保護家暴兒童
  • 澳門首座“摩天大廈”
  • 北京中醫院促澳中醫藥合作
  • 央視亞太總站訪本報交流
  • 葡韻濕地成候鳥美食廣場
  • 街總換屆獻力社區經濟
  • 粵核應急委員會訪氣象局
  • 兩團體講解保養肝腎
  • 城大大健康學院昨揭幕
  • 下環青協分享職涯規劃
  • 復活節繽紛嘉年華明舉行

(新聞小語)宣教減廢 知行如一

2021-01-18 06:35

    宣教減廢  知行如一

    《建築廢料管理制度》昨日生效,即向建築廢料徵費,惰性建廢收費每公噸七十元,其他每公噸兩百元,以徵費加重成本的方式,推動業界和居民源頭減廢、分類回收,甚至循環再利用,達到環保目的。

    近幾年,本澳常出現“垃圾圍城”警句,是否如此嚴重?一般居民沒有概念。具體來說,本澳機場以南的建築廢料堆填區,啟用至今已接收約四千萬立方米的建築廢料,堆放高度平均九點五米,最高點更達廿五米,即約七至八層樓高的垃圾山。要知道本澳難覓新的堆填區,當局透過改良土質,讓垃圾山稍為沉降,以騰出空間再堆積,延長堆填區的使用期。問題還是未解決,堆填區的壽命早在倒計時,如果無有效的處理垃圾尤其建廢的方法,“垃圾圍城”終將在短時間到來。

    源頭減廢是減少建廢方法。新管理制度的焦點不只是徵取卸廢費用,還有如何推動業界和居民使用環保的方式施工,怎樣建廢再利用,涉及工程技術的使用、建廢分類等工序,須由政府工務部門牽頭,如政府工程招標以環保建築作為評分,以及倡導業界環保施工。民宅方面,推動居民“惜物減廢”的理念,裝修以實用為主,普及環保生活。

    現階段先有效落實“建廢管理制度”。從鄰近地區的經驗,短時間必會出現非法傾倒建廢的問題。針對非法傾倒建廢,罰款由六百元至二十萬元不等,處罰不輕。問題是如何發現,尤其本澳地方不大,但橫街窄巷多,執法困難。借助警方的“天眼”可覆蓋一定範圍。韓國更透過獎金制,將罰款大部分獎予舉報者,以阻嚇非法傾倒。

    一項政策的成功與否,重在全民履責,尤其環保生活理念,沒有全民真心踐行,就失去意義。現時建廢徵費,未來的垃圾分類等政策,都亟需從教育層面推動,懲教結合,以教為主。現今社會中,居民對環保生活理念多“知行不一”,知道環保重要,但生活上為求便捷,行動上“半桶水”,甚至背道而馳;底因還是不明白環保的真諦,故落區宣教不可缺,特別從小培養,一步一腳印。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