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周大福內地擴張步伐減慢 掀動市場負面反應
  • 莎莎上季港澳銷售倒退 拖累股價急跌一成
  • 招金急升五成後借機配股 市場回吐部分升幅
  • 迅銷中期純利多賺27.7% 惟績後股價有回吐
  • 摩通業績展望未及預期 績後股價罕現大幅度下挫
  • 地產股受累減息預期降溫 大行更偏好零售收租股
  • 網易暴雪復合憧憬漸退 市場更期待微軟的合作發展
  • 電信業投資高峰期已過 長飛光纖將要逆行而上
  • 藍籌能源股神華走勢凌厲 股價升至近三年高位
  • 恒生回購計劃有驚喜 市場期望股價從後趕上
  • 思捷獲潛在投資者青睞 重組憧憬連日刺激股價
  • 舜宇3月手機鏡頭出貨增三成 市場始見樂觀訊號
  • 歐舒丹停牌待發內幕消息 市場揣測私有化快將公布
  • 中港股市交投偏軟 券商股逆境下表現有別
  • 美股首季破頂升近一成 大行預測標指最牛5,500點
  • 港股首季表現牛皮 惟大行看法漸趨樂觀
  • 青啤去年銷售跑輸行業 市場觀望高端化實際措施
  • 聯想與京東達成千億目標合作 股價禁令後始有反彈
  • 面對內地茶飲業激烈競爭 奈雪的茶股價大幅受壓
  • 台積電廠房受災影響可控 大行維持次季業績展望

北水未散水 回調屬正常 恒指料高位徘徊

2021-01-25 11:02










有分析指,恒指出現高位回調屬正常,北水暫仍未見散水。(互聯網圖片)

北水上周持續流入,帶動恒指周內一度升穿30,000點,惟受聚焦推指定區域禁足令,加上國內北京及上海先後出現本土確診,本澳亦失守超過200日零確診紀錄等消息影響,港股上周五走勢轉弱,曾大幅回吐逾500點,收市挫479點至29,447點,未能守住30,000點關口。不過,有分析指,恒指出現高位回調屬正常,北水暫仍未見散水,大市氣氛向好下,恒指料持續於29,000至30,000點上落,今周市場焦點將聚焦多隻重磅新股。(文:產經組)

中金發表報告指出,現階段港股比A股有更多機會。(中新社圖片)
今周起將有多隻新股排隊招股,包括內地短視頻平台快手等,料凍結市場大量資金。(RTHK圖片)
有分析指,北水帶動上周的升巿,而港股連升多日後在高位回調亦屬正常。(互聯網圖片)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指,北水帶動上周的升巿,雖然上周五北水流入規模縮減,個別強勢股更有淨流出,但認為連升多日後在高位回調亦屬正常。他認為,內地市場對港股關注度日增,加上A股升勢強勁,北水赴港追落後,若強勢股如騰訊(0700)及港交所(0388)等未見北水流入趨勢明顯逆轉,則可以判斷北水仍未散水。

雖然今周起將有多隻新股排隊招股,包括微創心通、內地短視頻平台快手及貝康醫療等,料凍結市場大量資金,惟他認為新股潮對大市影響輕微,料恒指持續於29,000至30,000點上落。

中金:港股現時比A股有更多機會

中金發表報告指出,內地資金年初至今(截至2021年1月23日)持續通過「滬港通」流入港股,淨流入規模已經超過1,930億元人民幣,認為現階段港股比A股有更多機會。

中金首先認為,中國經濟持續復甦,2021年盈利維持高增長,估計香港中資股2021年將實現15%至20%的盈利增長,港股市場相對更看重盈利;第二點是流動性。相比A股,港股更受國際流動性影響。雖然當前國內政策逐步「轉彎」,但海外因為疫情防控相對滯後、政策依然相對寬鬆,因此港股市場的流動性也受到支持。中金的資金流向監測顯示,海外資金已經連續21周流入香港。

部分中資龍頭股估值吸引北水南下

第三是估值優勢,香港市場估值依然比A股具備估值優勢,A/H上市公司的港股折價依然高達約37%,同類行業的對比亦顯示多數行業港股比A股估值要低。中金認為,折價會縮小,但不會消失;第四,壯大的新經濟板塊。近年赴港股上市規則的變化,吸引中國新經濟類公司近年持續在香港上市,也對國內資金形成吸引力,近期因為事件衝擊部分中資龍頭股估值被壓制歷史最低水平,也吸引部分國內資金南下。

中金認為,當前港股可以從以下四條思路選股:一、優質互聯網及科技領域龍頭;二、A/H兩地上市港股大幅折價、大市值、估值偏低、基本面穩健或改善的港股;三、A股相對稀缺或在港股具備特色的獨特公司;四、近期受事件影響估值大幅下降的龍頭藍籌公司。

外管局﹕內地資金對外主要流入港股

中國外管局指出,內地投資者對外投資證券的資金主要流入港股。副局長王春英指出,雙向證券投資更加活躍,其中7至11月期間雙向證券投資順差為700億美元;並指出內地投資者對外證券投資增幅達40%,投資對象主要是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