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連藍底大學也歧視陸生難怪跌跌不休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正為與柯文哲分手進行評估試探?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蔡英文或將遭遇賴清德柯文哲兩路夾攻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桃檢吸取教訓後更大考驗還在後頭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民進黨發動對國民黨的「斬首戰役」?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金門開賭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九寨溝地震台方欲乘機「破關」卻碰壁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只要去掉「台獨黨綱」將超越「維持現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中梵建交條件或近成熟將給小英「凌遲一刀」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 以實際見聞利益攻心化解台青迷思

台當局宜藉拜登就職借坡下驢

2021-01-22 03:04
  美國第四十六任總統拜登於一月二十日宣誓就職。在隨後緊接著的首次官方活動——通過遠程的方式,爲他任命的近一千人舉行宣誓就職儀式的講話中,提到了他於二零一一年擔任美國副總統時的訪華之行時,與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還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的對話。他在儀式上說:「很久以前,當我和習近平在青藏高原時,我被問了一個問題。當時他和我出席一個私人的晚宴,我們各自都有一名翻譯。他問我,你能給我定義一下美國嗎?我說可以,我是認真的。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一個詞:可能性。我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們下定决心去做,不像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一樣。」
  據報道,拜登在這個十分鐘的儀式中,沒有將這件軼事與任何懸而未决的雙邊問題聯繫起來,也沒有提到任何其他國家或領導人。但他在講話中反復向團隊强調,尊重與他們接觸的每個人的重要性。拜登說:「在我看來,在我們的歷史上,我們的國家經歷了比現在更多的考驗。歷史將會衡量我們,我們的美國同胞將會衡量我們,衡量我們在維護他們利益方面有多正派、可敬和聰明。」
  對此,有評論指出,拜登以回憶的形式提及中國領導人,沒有對雙邊衝突發表任何負面評論,標志著在前總統特朗普領導的政府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持續四年後,基調有所改變。實際上,拜登在二零二零年競選的時候就曾表態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幷不是最大威脅,俄羅斯才是最大威脅。中美會否捲入更嚴重的軍事競爭取决於美國如何處理兩國關係。因此,拜登的這段談話內容,其實是以委婉的方式,釋放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將作調整甚至轉變的信號。至於如何處理中美關係,拜登的總體框架是以規則爲導向,既競爭又合作。
  拜登此舉,等於是對台灣地區某些親綠政界及媒體,抓住拜登團隊一些侯任官員的某些片言隻字,欣喜若狂地聲言,拜登團隊將繼續特朗普的台海政策的言論,實施「打臉」。
  實際上,這些政媒兩界人士,忽略了兩個重要背景:其一,拜登團隊侯任官員中的大多數人,還未正式就職,必須經過國會的聽證及行使同意權。而在美國國會中,有不少議員是習慣性的反華政客,因此侯任官員們必須「遷就」他們,尤其是在國會聽證的程序過程中,如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在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有關他的人事提名確認聽證會上,有多位兩黨議員紛紛聚焦中國,認為如何應對中國挑戰和「威脅」將是美國未來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核心時,他就迎合地表示,「特朗普總統對中國採取較強硬的立場是正確的」。而在歷史上,侯任閣員在過了國會聽證確認這一關之後,在實踐運作中,卻會根據總統的策略意圖及實際情況,進行自主性的抉擇調整。
  其二、在特朗普四年亂政的肆虐下,所謂「特朗普主義」已經形成了一股較為強大的民粹潮流,要一下子扭轉並不容易,只能是在實踐過程中見機行事的逐步靈活調整。何況,特朗普團隊尤其是蓬佩奧在「最後瘋狂」中推出的系列反華措施,擺明就是要挖「坑」給拜登,拜登團隊在就職初期,必須趨利避弊,小心謹慎,防止被「陰倒」。因此,說出一些迎合「特朗普主義」的言論,並不出奇。
  至於蕭美琴獲邀請出席拜登就職禮,並非是拜登團隊的決策。實際上,就連蔡英文也承認,這是「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作出的邀請,亦即是美國國會與當時尚未卸任的特朗普團隊的決定,於拜登團隊完全無關。代表政府出席致賀,這充分彰顯了台美關係的提升。說是對蓬佩奧最後提使一個「提」,因為在此,是在操作,是國務院的操作,拜登的官僚家就上任。
  其實,從拜登侯任官員以往的風格就可以看出,如果說特朗普政府旨在擾亂政府和全球秩序,拜登政府則要重新修復美國的國內秩序和國際地位。但是,目前拜登的首要任務幷不是領導世界,而是領導美國。不同於特朗普對華團隊的任性行事,拜登的中國政策團隊足够專業,多人都在一綫與中國打過交道。而拜登在宣布勝選時確認了四個優先政策方向:新冠疫情、經濟復蘇、氣候變化、種族平等。而在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上,中美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也不存在競爭和利益衝突。
  因此,一般認為,拜登上台對中國政策走向既有利也有弊。在有利方面,
  從個人性格來說,拜登遠沒有特朗普那麽狂野、粗俗和行爲易變,因此會給美
  國對華政策和策略帶來較多可預見性,也有了相應的穩定性。而且,民主黨當局更擔憂與中國發生重大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因而拜登將會更重視兩國高層級的溝通和對話,或防止兩國間的外交「脫鈎」。另外,拜登在競選期間數次表達過反對對華開展關稅戰,他認爲關稅戰損害了美國商界和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在不利方面,拜登上台後,可能會在涉及新疆、西藏、香港、台灣、南海、中國宗教狀况和人權狀况等議題時,不會與特朗普政府有太大區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美國對華高技術「脫鈎」和針對中國被指控的在美活動的「執法行動」將以相似的烈度繼續下去。另外,將會在相當大程度上修補美國在歐洲和東亞、太平洋的同盟體系,從而主導和促成一個較全面的西方反華「統一戰綫」。
  在涉台政策取向方面,拜登已經提名的國務卿候選人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人,都是國務院的傳統外交官僚,他們基本上都是遵循四年前歷任總統所奉行的涉台政策,亦即以三個《中美聯合公報》,及美方單方制定的所謂《台灣關係法》,還有所謂「六項保證」為圭梟,輔以較為模糊的戰略措施。雖然在意識形態上仍然與中國有較大分歧,並支持台灣地區的民主政治,但卻反對台灣當局進行「台獨」分裂活動,主張兩岸以和平談判解決分歧。因而中美兩國在涉台領域的緊張關係將會得到較大程度的緩和。實際上,拜登核心幕僚艾利森就指出:「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並沒有獨立的台灣國家存在,美國也不會承認它。儘管台灣和北京對於兩岸未來有截然不同的前景,但過去五十年來,雙方卻依舊能和平共處,因此拜登的挑戰,在於如何想出一個兩岸新方案,改善三方關係,不再只是一國兩制。」
  因此,台灣當局應當清醒,不要再繼續沉浸在過去四年特朗普當政時所謂「空前美好」美台關係狀態中。尤其是必須自醒對於拜登懷有的「原罪」--如蔡英文在祝賀影片中刪掉民主黨國會議員賀詞,大選敏感時刻台當局駐美代表處轉載白宮第一夫人梅蘭妮亞推文,及在美國總統選舉期間民進黨當局的官員、民代狂熱支持特朗普、抹黑拜登,甚至一口咬定拜登陣營「偷走」了特朗普的選票。
  對此,台灣當局必須「識時務成俊杰」,宜以拜登就職的契機,借坡下驢,回到承認「九二共識」的正確軌道上來,並按照拜登的思路,進行兩岸協商。因為美國的台海政策底線,就是「一中」政策;而蔡英文現在出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法律依據,也是「一中憲法」。既然如此,就不能以民進黨的「台獨黨綱」來凌駕「一中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