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內地首季出入境逾億四人次
  • 央行原副行長范一飛一審認罪
  • 我國成功從美追索38文物
  • 數字技術為中外文物展注活力
  • 俄導彈襲烏18人死
  • 歐盟加緊制裁伊朗
  • 美媒:拜登施壓巴總統被拒
  • 中方籲立即實現加沙停火
  • 外媒:美同意以進攻拉法
  • 伊朗準備應對任何襲擊
  • 印尼總統佐科晤王毅
  • 華再促菲重信守諾
  • 王毅:遵守國際法美沒有“特權”
  • 印尼當選總統:中國是好朋友
  • 王毅:加快推進南海磋商
  • 桃園連續三天停電當局挨轟
  • 水浸街
  • 兩岸同胞共拜人文始祖
  • 延役之哀
  • 台軍P-3C疑誤射小牛導彈

(社論)兩岸一家親 年味一樣濃

2021-02-18 06:35

(社論)兩岸一家親  年味一樣濃

    農曆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兩岸共同的、最受重視的傳統節日。農曆辛丑年正月初三當日,海峽兩岸媽祖宮廟攜手舉行了新春祈年活動,媽祖故里湄洲媽祖廟與台灣新竹太初玄清宮通過視頻連線共辦媽祖祭,來自台灣台南、高雄、台中、彰化和大陸三十家宮廟代表,在線共賀新禧。在新冠疫情未歇、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台當局阻撓兩岸交流的當下,無阻兩岸同根同源一家親的骨肉聯繫。

    此前的農曆正月初二,海峽兩岸媽祖宮廟攜手舉辦辛丑年迎春祈年大典活動,分別在福建寧德市霞浦縣松山天后行宮、台灣嘉義新港奉天宮和台灣新北板橋慈惠宮同時舉行,兩岸媽祖信眾“雲端”共同祈福,兩岸同胞共同的民間信仰,早已結成如筋附骨的內在聯繫。

    雖然過去三十多年,兩岸社會經濟發展走過不同的成長之路,回家過年、貼春聯、闔家團聚、採辦年貨、圍爐同吃年夜飯、派利市、走親訪友、賞花燈、祭祖先、拜宮廟、許新年願等種種傳統習俗,至今仍在兩岸特別是閩台兩地延續,見證了海峽兩岸同源同根一家人的血脈淵源。其中在台南地區最為盛行的年畫,主要採用大陸傳統年畫,如《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八仙過海》、《觀音菩薩》等。這些年畫的人物傳說與大陸年畫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相傳,早在周秦時期就已經有神像畫,每逢過年,人們用彩色漆在木板上畫“神荼、鬱壘”,掛在門上,消災納福。民間年畫深受台灣同胞喜愛,是鄭成功收復台灣時隨大批閩南人移居台灣而傳入。雖然隨着年月更替,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豐富了年畫的題材和內涵,但與貼春聯的習慣一樣,寓意除舊迎新,增添喜慶氣氛的習俗,仍在兩岸廣為傳承,延續至今。兩岸雖然各自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形態,但這些過年的習俗,卻是海峽兩岸割不斷的血脈淵源的活見證。

    兩岸神同緣、人同根,心相通,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克難前行的巨大內在動力。縱然台灣文化發展出其地方特色,仍然改變不了是中國文化的事實。台灣民進黨當局近年所推行形形色色的“去中國化”伎倆,千方百計阻撓兩岸交流,企圖切斷兩岸血脈聯繫,改變不了台灣的中華文化特質。即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兩岸交流交往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沒有影響台灣的中華文化共性。在天然血親的感召下,靠着兩岸同胞的智慧和科技手段,以“雲”破障,突破疫情帶來時空限制和人為等因素的影響,為傳統交流互動注入新活力。

    過去三十多年的交流實踐,如今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蘊含的內在動力、累積的深厚基礎已經形成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不是眼前的困難和阻礙所能撼動的。兩岸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勢不可擋。兩岸融合發展大勢所趨,和平發展的未來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