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花牆瀑布
  • “設棋局”
  • 陸對台聚碳酸酯徵反傾銷稅
  • 台外事機密文件遭放網上兜售
  • 陸:便利兩岸人員往來
  • 台觀光業冀兩岸旅遊重啟
  • 華反對日再排核污水入海
  • 俄戰略轟炸機墜毀一死
  • 印大選登場莫迪爭取連任
  • 多國責美否決巴“入聯”
  • 華:歷史會記住美倒行逆施
  • 韓允醫學院調整擴招規模
  • 我首製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
  • 滬割喉殺妻案兇手判死緩
  • 提燈定損
  • 湘校否認學生偷外賣被毒死
  • 台股狂瀉市值蒸發2.4萬億
  • (社論)日露出獠牙圖染指台海
  • 同場獻技
  • 日出雲海

百克月壤國博露真容

2021-02-28 06:35






    百克月壤國博露真容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香港中通社廿七日報道: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二月廿七日(正月十六)起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一展神秘容顔。

    入藏國博的月壤,正式名稱為“月球樣品001號”,其重量為一百克。

    容器設計有“玄機”

    據介紹,容納月壤的容器材質為人造水晶,整體造型借鑒自國博館藏的系列青銅“尊”造型,以體現穩重大方之感。

    容器整體外部造型高卅八點四四厘米,象徵地球與月亮間的平均間距卅八萬四千四百公里。整體外部造型寬廿二點八九厘米,象徵嫦娥五號自發射到返回的任務時長廿二點八九天。從時空兩個維度,展現了中國探月領先地位。

    容器內部造型由地球、中國地圖、月球、月壤等組成。月壤儲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夾層球體造型之中。通過填滿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現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徵。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國地圖造型透光突出,象徵華夏大地對月亮的長久情意。

    喻上九天攬月歷程

    特別是在容器內,設計了地球與月球間相隔九點九厘米,取意古人所描繪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國探月突破極限、跨越“九重”。

    展覽位於國博西大廳。現場除了月壤外,還展出了探月工程相關科技實物四十餘件,輔以大量圖片資料、動態圖片和視頻資料。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出首日有大批觀眾自發前來。為此,國博西大廳的展區外實行了限流,觀眾有序排着二十多米的長隊。

    專家披露三個用途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於去年十一月廿四日實施發射,經過廿三天任務周期於當年十二月十七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着陸,實現中國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首次實現中國從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成功從月球帶回一千七百三十一克月球樣本,首次實現了我中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月球樣品主要為月壤,即覆蓋在月球表面的“土壤”,包含微細的礦物顆粒、岩石碎屑和玻璃質微粒等。

    據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艶華透露,中國是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月球樣本將有三個用途:一是用於科學研究,二是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三是用於與全世界的科學家共享。

    據悉,該展未來還將赴中國各地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