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宜透過官委途徑補強葡裔法界人士的不足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國家安全及信息安全的利益高於一切利益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蒙藏委員會」併進港澳處是打臉蔡英文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捍衛主權「硬的更硬」,嘉惠同胞「軟的更軟」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雙選舉年兩位昔日「票王」情歸何處?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從「租務法」難產中應得到的幾個啟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習主席關懷港澳居民 國民待遇一家親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智城合約」基於國家安全可以豁免公開競投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換屆將會出現新氣象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 智慧城市有助提高效率品質宜做好宣導工作

第三輪經援措施偏重於內循環式扶持中小微企

2021-03-16 04:54
  澳門特區政府昨日舉行「二零二一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新聞發佈會,由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率領團隊宣佈宣布各項具體計劃。與前兩輪經援措施的社會反應是普遍肯定相比,對此輪經援措施的社會反應呈現兩極。正面的反應,主要是來自工商界社團如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及經濟領域的專業人士如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等。負面反應則主要是來自失業工人或所謂「放無薪假者」,以及部分有意爭取連任的立法會議員。其中前者是從其切身利益出發,認為新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與他們的期望值相距甚遠;後者則多少有意利用此種心理,充任意見領袖,作為開拓票源的「利器」。至於一直作為特區政府「管治同盟」,積極呼應特區政府各項措施的基層社團,則反常地默不作聲。這可能是其遭遇尷尬,既可能是此輪經援措施並不符合其期望值,擔心「跟車太貼」將會帶來「翻車」後果,也可能是要顧及其選舉利益,擔心流失基本盤選票。
  這樣的兩極反應,與第三輪經援措施的側重點,是推動「內循環」以扶持中小微企,基本吻合。因此,馬有禮所表態的支持和認同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優惠刺激內需,幫助中小企業走出疫境,加快經濟復甦,政府出招具有針對性、精準性和及時性的作用,及電子消費優惠對象擴至外僱及在澳的外地大學生,可擴大內需市場和激發市場活動;唐繼宗所分析的電子消費優惠的受惠對象除本地居民外,亦包括外僱及在澳就讀的外地學生,能增加內需規模,加上提前發放現金分享,從而誘發電子消費;可能就正是特區政府推出第三輪經援措施的原意。
  其實,第三輪經援措施由多項計劃組成,包括提前發放現金分享,促進本地消費計劃,提升職業技能,惠民惠商措施等。其中發放現金分享,提升職業技能及惠民惠商措施等三項,與過去曾經實施的計劃變化不大,而且契合所有人的利益,因而人們基本上沒有意見。現在集中的,是對促進本地消費計劃中的電子消費優惠,是以類似台灣地區「三倍券」的方式呈現,是「先消費後優惠」,而且是「層疊式積累」,這可能會令到那些消費能力已經極為微弱的失業工人或「放無薪假者」感到困擾,認為不如去年兩輪經援措施的直接發放消費券是屬於「我消費,政府埋單」的方式,來得痛快。這就令到他們頓然產生「希望越高,失望越重」之感。
  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反差,可能也與他們的認知密切相關。實際上,社會上不少人都認為,特區政府的此輪經援措施,是為了疏解上週五數百失業工人聚集勞工局的壓力,因而就將自己對此輪經援措施的立意,設定為「賑濟失業工人」及資助其他受經濟低迷影響的受薪階層。因此,他們的預想,是政府沿襲去年的方式,繼續發放消費券。
  但從基本常識看,此輪經援措施中爭議最大的電子消費優惠,程式設計頗為複雜,實際上昨日甫公佈時,許多人都一下子難以看得明白。可以說,並非是三兩天就可研究形成,而且也早就配套繪就了「懶人包」。因此,李偉農昨日所說的從去年底開始進行研究,應是可信的。該方案早已形成,只是等待適當時機宣布。因而就不存在專門應對工人聚集勞工局而設計的問題。但因恰逢失業工人在勞工局門前集結事件而趁勢推出,而導致人們對此輪經援措施的定位,措施錯誤認知。
  實際上,從李偉農所說的該項計劃是從去年底開始研究,並結合到他本人從去年底開始,就不斷地將「內循環」掛在口頭的情況看,這論經援措施的設立原意,應該正如馬有禮所言,是為了刺激內需,幫助中小企業走出疫境,加快經濟復甦。亦即偏重於「內循環」式的扶持中小微企,當然也兼顧援助全體澳門居民的購買能力,今次更是將發放對象延伸到外僱及在澳門就讀的外地大專學生,進一步擴大內需市場和激發市場活動。
  或許,改為推出「先消費後優惠」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可能也是要逐步改革那種帶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意味的賑濟方式,帶出新的帶有「以工代賑」意義的賑濟方式,亦即不是「我消費,政府埋單」,而是消費者也要適度參與「埋單」,以避免「養大胃口」,老是依靠政府「救濟」,而缺乏自救的意識及能力。實際上,此輪經援措施的提升職業技能項目,就帶有很強的針對性。
  另一個另某些失業工人能以接受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原因,可能是他們在當日前往勞工局聚集的過程中,也提出了削減外勞的訴求,但詎料昨日宣布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受惠對象竟然是擴大到外僱,這與他們的訴求是南轅北轍,顯然是「剃眼眉」,在感情上難以接受。
  因而有人分析認為,倘若在去年推出第一輪經援措施時,就是採用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模式,而不是消費券,可能已經形成「既成事實」,不會「養大胃口」,「奉旨」地以為必須是發放消費券。也有人認為,既然消費券已經形成「既成事實」,不如對此輪經援措施進行調整,對澳門居民恢復消費券的措施,而外僱及外地大專生則採用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模式。
  這當然由政府自己思考。如果是前任行政長官,可能會像「撤回」那樣,收回此計劃,恢復過去兩輪的消費券。但現任行政長官賀一誠在就任時就已經強調,不會屈從於民粹壓力,實際上其維護管治權威的意志十分堅強,並不一定會接受恢復消費券的方式。
  其實,這個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模式,承繼了消費券職能在澳門消費的特色,只「益」澳門的店舖,不像「現金分享」那樣可以到澳門以外地區消費,讓長期不在澳門居住,並未對澳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者,卻還反過來將澳門的福利挪到外地享受,而是「被迫」在澳門消費,這也正是「內循環」的一個主要特徵。而且,也鼓勵外僱和外地大專生留在澳門消費,可擴大內需市場和激發市場活動。但由於電子消費優惠是新事物,而且使用過程複雜,當局要以簡單明暸的方式多作宣傳推廣,使得家喻戶曉使用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