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內地首季出入境逾億四人次
  • 央行原副行長范一飛一審認罪
  • 我國成功從美追索38文物
  • 數字技術為中外文物展注活力
  • 俄導彈襲烏18人死
  • 歐盟加緊制裁伊朗
  • 美媒:拜登施壓巴總統被拒
  • 中方籲立即實現加沙停火
  • 外媒:美同意以進攻拉法
  • 伊朗準備應對任何襲擊
  • 印尼總統佐科晤王毅
  • 華再促菲重信守諾
  • 王毅:遵守國際法美沒有“特權”
  • 印尼當選總統:中國是好朋友
  • 王毅:加快推進南海磋商
  • 桃園連續三天停電當局挨轟
  • 水浸街
  • 兩岸同胞共拜人文始祖
  • 延役之哀
  • 台軍P-3C疑誤射小牛導彈

伊核設施遇襲談判添變數

2021-04-13 06:35


    伊核設施遇襲談判添變數

    伊朗納坦茲核設施電力系統十一日發生故障。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當天譴責這起“敵對行動”,將其定性為“核恐怖主義”行徑。伊朗外長扎里夫十二日指責以色列應為此次事故負責。輿論認為,包括此次事件在內,伊朗最近遭遇的一系列襲擊很可能是以色列所為,目的可能是給美國和伊朗正在就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進行的談判製造障礙。此類事件將增加談判前景的不確定性。

    以圖破壞談判?

    納坦茲核設施此前曾多次遭受襲擊,此次事件發生的時間耐人尋味。就在前一天,伊朗總統魯哈尼下令啟動該設施內的一百六十四台IR-6型離心機。伊朗此舉被認為意在對美施壓,增加在伊核協議談判中的籌碼。

    上周,在伊核協議相關方的斡旋下,美伊開始在維也納就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並解除對伊制裁以及伊朗恢復完全履行伊核協議進行間接談判。各方均表示會談具有建設性,計劃本周在維也納繼續會談。

    鑒於次事件發生的時機微妙,不少專家和媒體都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一直敵視伊朗並反對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以色列。部分以色列媒體甚至報道,是以情報部門實施了襲擊。

    就在幾天前,伊朗“友誼”號貨輪在紅海海域吉布提海岸附近發生爆炸。美國《紐約時報》稱,以色列在襲擊貨輪之前通知了美國。以方對這一報道未予否認,被認為默認爆炸事件是自己所為。此次事件發生後,以色列尚未作出正面回應,更加深了輿論的懷疑。

    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伊朗問題專家劉嵐雨認為,針對伊朗的系列襲擊很可能是以色列所為。以色列在打擊伊朗的同時也是在向美國施壓,表明以色列有能力阻礙伊朗核計劃,美國不必急於與伊朗達成協議。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表示,在國際社會希望將伊核協議重新拉回正軌之時,以色列想通過針對伊朗的行動繼續惡化地區關係,阻礙美國重回伊核協議,營造有利於以色列的地區局勢。

    拜登政府陷兩難

    此前伊朗貨輪發生爆炸時,美國五角大樓曾發表聲明“撇清關係”,稱美軍並未介入。對於此次納坦茲核設施電力系統故障,美國國務院前負責核不擴散事務的官員菲茨帕特里克認為,美國與此事無關。他說,維也納會談正在進行中,美國不會採取這樣可能破壞外交的舉動,而以色列在美國防長奧斯汀到訪之際採取這一行動則體現出對美方的不尊重。

    就在此次事件發生當天,奧斯汀到訪以色列。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劉中民認為,與此前的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希望在中東作出更系統性的安排,緩和地區緊張局勢。在對伊朗問題上,美以之間仍存在較大分歧。奧斯汀此訪意在安撫以色列並作出解釋,甚至作出更多安全承諾。

    不過,以色列對伊朗的態度似乎仍然強硬。以防長甘茨十一日在與奧斯汀共同會見媒體時,強調了伊朗對中東地區和以色列安全構成的戰略威脅,並稱以色列將與美國在伊朗問題上密切合作,確保任何與伊朗有關的新協議顧及全球和美國的重大利益、防止地區動盪、保證以色列安全。

    對此,奧斯汀表態相對謹慎,在發言中對伊朗隻字未提。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東中心執行主任加茲維尼安認為,以色列發動此次襲擊的目的是破壞美伊之間的外交,如果拜登政府對此次襲擊不發聲,將給外界製造一種美國默許甚至美以合謀的印象,這勢必影響美伊談判;如果拜登政府予以譴責,將在國內面臨政治壓力。

    形勢如何發展?

    此次事件發生後,伊朗一方面指責以色列,一方面又淡化事件影響。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卡邁勒萬迪十一日表示,此次故障未造成人員受傷或輻射污染。

    扎里夫十二日也表示,事故中受損的是第一代離心機,它們將被更換為更先進的設備。他在聲稱將對以色列進行報復的同時,也針對要求退出維也納談判的部分國內輿論,呼籲伊朗各界不要落入以色列“設計的陷阱”。

    劉嵐雨認為,儘管伊朗淡化處理此次事件,但不可能在美伊談判進行時擺出示弱姿態,談判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雖然目前伊朗方面的談判立場有所鬆動,但相比一蹴而就解決問題,美伊雙方逐步妥協、分階段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更高。劉中民則認為,伊核問題只是美伊關係的一部分,兩國之間長久的結構性矛盾沒有解決,雙方關係很難迎來全面緩和。即使未來兩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面對以色列的挑釁和地區其他國家與伊朗的衝突,未來協議的執行也有很大概率會出現波折。

    (據北京十二日電)

    新華社記者  宋盈  劉品然  高文成  尚昊  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