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生參演灣區戲劇節
  • 聖德蘭科普“童”樂寓學於樂
  • 理大展學生六十國畫作品
  • 理大通訊研究登國際學刊
  • 勞校學生認識社服機構
  • 聖羅撒中校慶聚餐歡欣熱鬧
  • 城大《葡語國家瞭望》新書首發
  • 中德訪杭姐妹校交流教學
  •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有其父必有其子
  • 澳大訪澳洲高校簽合作協議
  • 同善堂托所申請七成六中籤
  • 善明托所抽籤收百二幼兒
  • 英國化學奧賽澳生獲佳績
  • 工聯托所抽籤近千四人報名
  • 各界:用實際行動護國安
  • 瓊澳餐飲業交流促合作
  • 保育人士倡龍環開閘降水位
  • 女長者疑路環墮樓亡
  • 今驟雨雷暴或水浸
  • 新聞特搜

教師:親子共讀靠父母堅持

2021-04-23 06:35


    教師:親子共讀靠父母堅持

    研究發現,孩子的早期經驗會影響一輩子。若父母跟孩子共讀,會影響其閱讀態度,且親子共讀對孩子的大腦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等皆有正面刺激,能啟發想像力及培養其創造力。有教師認為,本澳學校普遍重視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及寫作水平明顯較過往提高,慢慢影響着家長。“親子共讀能否堅持,都是一念之差。”

    婦聯學校黎老師表示,以往親子共讀尚未普及時,文化水平較高的家長支持度較大。她回想剛為人母時,會與BB看書,卻遭到朋友疑惑。“其實小朋友開始懂得用行為或言語回應大人,便能進行親子共讀,而非入學一刻才開始”。時代轉變,現今不同階層父母都重視親子閱讀,會從小陪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

    共讀增進親子溝通

    她認為,親子閱讀不應有條件限制,包括固定時間及場所。自身是雙職工家長,有感陪伴小朋友讀書是重要成長過程,故平日在學校工作,都會在圖書館借出心儀圖書,並常置於身邊,方便平日出外利用短時間空檔,與小朋友看書,一同討論故事內容,增進親子溝通,現已形成習慣。

    不少家長為安撫小朋友,常用智能產品作“電子奶嘴”。黎老師直言不可能完全禁止子女接觸電子產品,不論從環保或是便捷角度,電子書都可能會成為趨勢,但是否適合小朋友,留待社會探討。關鍵在於心態,因家長掌控決定權,都是一念之差。“大人可主導看書,那怕利用幾分鐘時間閱讀書本數頁內容,都應與小朋友一起放下手上所有事情,專心進行。”

    養成習慣主動閱讀

    當小朋友逐漸適應這種模式,往後識字量越來越多,即使不用父母陪伴,都會主動自行閱讀,這對小朋友建立學習意識,以至紓緩家長照顧壓力都有得益。

    黎老師留意到,普遍理解能力較強、學習水平高的小朋友,共通點是喜愛看書。“老師傳授知識有限,主要是基本學習技能,但很多知識都靠小朋友從書本學習及發掘。”硬件設施方面,政府每年會透過基金撥款,協助學校添置圖書,加上學校會培訓教師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技巧,兩方面配合下,現時學生的閱讀及寫作水平明顯較過往提高。“學生以往多喜愛看圖案,現會理解書中一字一句,看完整本書也能簡單總結內容。”

    她稱,據不完全估計,每班願意利用空餘時間看圖書的學生比例達三至四成,成績不錯。畢竟閱讀圖書視乎學生年級及其興趣,“年級越高的學生興趣越濃厚”,更與學校能否提供足夠閱讀時間有關。

    倡多設社區圖書館

    由於不同的行業上班時間不一,黎老師希望當局能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即使家長下班時間較晚,亦能自行借書,待空閒時與子女閱讀。她並建議設置更多圖書館,“盡量每個社區都有,或不要讓圖書館太遠離某個社區”,同時規劃更多室內空間,讓家長具條件陪伴、指導小朋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