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生參演灣區戲劇節
  • 聖德蘭科普“童”樂寓學於樂
  • 理大展學生六十國畫作品
  • 理大通訊研究登國際學刊
  • 勞校學生認識社服機構
  • 聖羅撒中校慶聚餐歡欣熱鬧
  • 城大《葡語國家瞭望》新書首發
  • 中德訪杭姐妹校交流教學
  •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有其父必有其子
  • 澳大訪澳洲高校簽合作協議
  • 同善堂托所申請七成六中籤
  • 善明托所抽籤收百二幼兒
  • 英國化學奧賽澳生獲佳績
  • 工聯托所抽籤近千四人報名
  • 各界:用實際行動護國安
  • 瓊澳餐飲業交流促合作
  • 保育人士倡龍環開閘降水位
  • 女長者疑路環墮樓亡
  • 今驟雨雷暴或水浸
  • 新聞特搜

家長:助小朋友啟“閱讀大門”

2021-04-23 06:35






    家長:助小朋友啟“閱讀大門”

    “這個世界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小朋友,視乎大人心態。”有已為人母的故事老師深信,親子共讀有助小朋友開啟“閱讀大門”,然後從中尋找樂趣,並找到生活、學習的前進動力。在閱讀領域上,父母不應為子女設限,也不要加入過多期許,最重要是享受過程。“因為親子共讀,可以是家長與小朋友全日最有意義、最開心的時光。”

    身兼故事老師的潘太稱,兒子一歲時便讓其接觸幼兒布書,笑言當時兒子常常咬書,又會被書內圖案吸引,因此閱讀形式偏向以“玩”為主。“有時我會自己看書,囝囝會八卦我在看什麼,然後便告訴他我感興趣的內容。”潘太有感睡前的時光寶貴,氣氛相對溫馨,故以往會在這個時段與兒子一起看書。

    她教小朋友閱讀的經驗豐富,但與兒子共讀並非駕輕就熟。全因一直見證兒子成長,所站的角度與老師不同,“兒子在家看書後,會比其他小朋友更勇於提問,猶如現實版《十萬個為什麼》”,加上兒子時常搗蛋,自己又要忙東忙西,要管理好情緒,不斷調整教育方式,頗為費心。

    靈活改變時間內容

    眨眼兒子已經七歲。潘太深信與兒子共讀的親子時光相當寶貴,沒有任何事物能替代。“希望協助兒子開啟閱讀大門,然後從中尋找樂趣,並找到生活、學習的前進動力。”因此,雖然平日工作忙碌,兒子學習壓力越來越重,但親子閱讀之路並不會停歇。現時會因應情況,靈活改變閱讀時間及內容,甚至不局限在書本上,透過現實世界也能講故事,天馬行空。“即使祇有十分鐘,也保證全情投入,聆聽各自的聲音,感受彼此的愛。”

    經驗所得,潘太認為,親子閱讀是雙向溝通,更能了解兒子,有時難以啟齒的說話,也能借助書本故事內容道出。“講道理硬繃繃,講故事相較易吸收。”她坦言曾試過迷惘,如花很多心力保證每天閱讀質量,渴求兒子從中獲取知識,但“勉強冇幸福”,後來選擇享受,不給自己壓力。現時兒子認識的字詞越來越多,也懂得獨立閱讀,更培養出思辨能力,彼此會分享各自喜愛的書籍。

    閱讀提升寫作水平

    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另一家長黎太認同閱讀能增廣見聞,以及提升寫作水平,因此女兒在讀幼稚園時,自己便經常網購圖書,與女兒一起閱讀。認同親子共讀能拉近彼此距離,可幸當時共讀風氣相對普及,“十個朋友中有五、六個會親子閱讀”,平日能與朋友分享書本內容及閱讀技巧。

    過去,她在睡前同樣會陪伴女兒看故事書,並要求女兒簡單複述一次。有感女兒年幼時閱書興趣較濃厚,“唔出聲都會主動看書”,現時耐性相對下降,且愛看較生動的電子書。由於黎太上班時間較長,放工後女兒已經熟睡,故祇能在休假時,抽時間與女兒一起看學校提供的圖書。

    黎太贊成學校推廣親子閱讀,但有感現今學生專注力不足,會“心思思”想接觸電子產品。疫情期間,試過透過網絡影音平台,搜尋女兒曾看過的英語童話故事(附有中文字)的影片,冀讓女兒理解,效果不錯,但之後較少採用此方式,因難以分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