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神舟十八號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圓滿成功
  • 日圓貶勢止不住 日銀最快周五出手干預
  • 同方威視歐洲辦公室遭突襲搜查 商務部表示強烈反對
  • 港珠澳大橋五一假期小客車免費通行
  • 雷軍:小米SU7鎖單量逾7.5萬 全年交付目標10萬輛
  • 美強制TikTok不賣就禁 周受資:將提法律挑戰
  • 管理學院提民航發展策略建議 倡設民航專業學位課程育人才
  • 三展館設逾千三展位 旅博會本周五揭幕
  • 料5至6月每周平均辦三場會展 貿促局:參展客商逾1.4萬人次
  • 深合區真金白銀助澳青創新創業 議員籲推新政鼓勵澳人赴琴就業
  • 深合區推扶持辦法促中葡科技合作 商會冀擴大開放吸引外企落戶琴澳
  • 一常會續審《公共採購法》法案 籲公共採購清晰開標評標委運作
  • 歐元區4月PMI遠優於預期 歐洲央行或延後減息時程
  • 持續投資民營煉化企業 沙特阿美擬入股恒力石化
  • IEA料今年佔比增至20% 中國電動車全球可賣千萬輛
  • 中國股債市重錄外資淨流入
  • 中國版量化寬鬆來了? 人行:買賣國債與QE截然不同
  • 首季公共財政收入262億按年升46% 博彩稅收219億元按年升1.16倍
  • 第一季註銷餐企激增232% 內地餐飲業「窮鬼套餐」盛行
  • 神十八明晚發射升空 葉光富任指令長

長者青年消費支付方式大不同 學者倡多種支付方式並行 助長者過渡電子支付

2021-05-04 22:01






陳先生表示電子支付免卻「散紙」找續。(陳宇東攝)
羅先生表示,兩者都要兼備,電子支付程式在使用上的確很方便,因此也有學習使用。(陳宇東攝)
劉本立指,本澳長者用電子支付普及率不及鄰近地區。(資料圖片)

隨着本地移動支付的不斷普及,本地移動支付工具使用率持續增加。據澳門金融管理局公布2020年第四季本地移動支付交易數據顯示,交易筆數為2,464萬筆,按年躍升191%;交易金額達23.3億澳門元(下同),按年更激增259%。截至2020年底,本地受理移動支付的機具及二維碼數量達70,000個,按年增加89%。當局指,2020年第四季本地移動支付交易金額創單季歷史新高。

由此可見,電子移動支付已是本澳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交易筆數及交易金額未來將持續攀升。本報記者亦於近日以街訪方式,訪問過一眾本澳市民現時對於使用移動支付與現金的習慣,結果顯示,日常生活中,較年輕一輩的居民基本上已習慣使用移動電子支付,出街已幾乎不帶現金;然而較年長的一輩的第一選擇則仍是現金,移動支付似乎對他們來說操作還是太複雜。

電子支付免卻「散紙」找續

較為年輕的市民陳先生表示,現時出街主要是使用電子支付為主,因為在使用過程上較為方便,亦免卻了「散紙」的找續,且電子支付在操作上也較快捷,一「掃Code」即可,不用接觸到現金亦較衞生。市民黃先生亦表示,現時已基本不用帶現金出街,一部手機已可應付所有支付需要,認為現時澳門在電子支付的普及程度還是較高。

長者稱電子支付使用繁複

而長者居民鄺先生則表示,一直都沒有用「嗰啲嘢」,認為操作上複雜,即使有仔女教用亦很快便會忘記如何使用,因此電話中一直都沒有安裝相關支付程式,還是維持使用現金。羅先生則表示,兩者都要兼備,電子支付程式在使用上的確很方便,因此也有學習使用,但銀包中也不能沒有現金,始終有時到街市買餸還是使用現金居多,認為實際生活上還是不能脫離現金。

有團體早前就本澳電子支付發展發表意見書,認為本澳電子支付推行過急,配套尚未完善;亦憂慮獨居民長者或不擅使用,部分長者會逐漸被邊緣化。加上本地電子支付服務系統曾出現服務異常,影響商戶及居民使用信心。

本澳長者用電子支付普及率不及鄰近地區

因此就本澳未來的電子支付發展,如何與現金之間取得平衡,以及在居民使用習慣和服務技術發展步伐等方面如何作出適配。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表示,近年來本澳的電子支付發展的確較快,這與特區政府的積極推動,去年推出的兩輪消費卡,以及即將在6月推出消費優惠計劃等系列措施分不開。他亦指,本澳的電子支付發展起步較遲,但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推動下,本澳已發展到較先進水平;亦留意到本澳長者在使用電子支付的普及率上,是不及鄰近地區長者,或許這與鄰近地區的長者較願意接受新事物有關。

過渡需時 社會應給予耐性

至於如何能為本地長者跨過使用電子支付上的障礙,劉本立建議,各電子支付服務機構、民間社團、以及家人都需要多花時間及耐性教導長者;就如十多年前由傳統電話轉用智能電話般,都需要一個過渡適應期,到現時大部分的長者均已能熟悉操作智能電話,且能活用各社交軟件作為溝通工具。他又指,本澳在發展電子支付初期,各平台較為分散,的確在使用上較為繁複,而近年經過金管局等多方的努力,當局推出「聚易付」等相關整合措施,已令操作上變得更為簡易便捷,亦令使用者更有保障。

劉本立指,電子支付的發展必定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目前已有不少居民已不用帶銀包上街,一部電話已能應付所有消費支付需求。相信未來電子支付的使用對象必不僅只是年輕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有愈來愈多長者加入使用行列,劉本立對此是感到樂觀。

本澳目前宜多種方式並行

至於電子支付與現金兩者如何取得平衡。劉本立分析,在推動新事物發展必然會存在過渡期,特區政府在推行時亦有顧及各層面人士;目前本澳的商戶基本上都既接受電子支付,亦保留了現金交易,讓不懂得電子支付的人士也可進行消費。他指出,內地現時有部分地區已發展到不接受現金支付,但認為澳門未至於此,多種支付方式並行才切合本澳目前實際環境,不會對不懂得使用電子支付人士的生活構成障礙。

(編輯:陳宇東)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