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保生文化祭
  • 土石崩塌
  • 陸促日妥處涉台問題
  • 陸商參展
  • 滬人大原主任董雲虎被訴
  • 金色麥田
  • 美大使感謝華拯救同事
  • 墓地貴於房價
  • 聯國籲查加沙集體墳墓
  • 美國務卿布林肯抵滬
  • 美大學爆反戰示威浪潮
  • 以媒:以軍很快進攻拉法
  • 國台辦:“倚武謀獨”注定失敗
  • 普京: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仍嚴重
  • 李廣蘇:奔天的“蝸牛”
  • 陸:推高台海衝突風險
  • 葉光富:重返“天宮”
  • 李聰:拿到太空“船票”
  • 神十八今晚升空
  • 神十七乘組下周返地

袁老一生為“兩個夢想”奮鬥

2021-05-23 06:35

    袁老一生為“兩個夢想”奮鬥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都在為其廣為人知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不懈奮鬥。

    立志不讓百姓挨餓

    據中新社報道,袁隆平年少時跟隨父母顛沛流離,動盪的生活令他在心裡埋下奮發圖強的種子。一九五三年從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工作。

    當時人們普遍吃不飽的局面,讓身為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袁隆平感到自責,並深切體會到“民以食為天”的含義,這也讓其“改造農村”的志向有了明確目標: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

    袁隆平自一九六○年開始進行水稻種植試驗,從此為解決糧食增產問題持續奮鬥了半個多世紀。一九六六年,袁隆平在《科學通報》上發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過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復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來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與思路,由此拉開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一九九六年,原中國農業部提出超級稻育種計劃。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通過形態改良和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技術路線,成功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不斷刷新畝產產量。目前,超級稻計劃的五期目標已經全部完成,分別是畝產七百公斤、八百公斤、九百公斤、一千公斤和一千一百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也於去年在湖南衡南縣突破一千五百公斤。

    “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是袁隆平一生的夢想。

    前者是其真實的夢境,他曾夢見試驗田裡的超級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涼;這一夢想隨着不斷高產的超級稻逐漸成為現實。

    後者則是希望超級稻走出國門,幫助解決世界糧食短缺的問題。袁隆平長期致力於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在科技交流、技術培訓及政府間的援外合作等方面作出特殊貢獻。如今,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國、越南、美國等國家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到八百萬公頃。

    億畝荒灘變良田,是袁隆平的又一個心願。中國約有一億公頃(十五億畝)鹽鹼地,其中二點八億畝可以開發利用。按照保守估計未來畝產二百至三百公斤計算,可年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兩億人。去年,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全國示範種植海水稻面積擴展到十萬畝,平均畝產穩定在四百公斤以上,最高畝產突破八百公斤。

    八字秘訣勉年輕人

    “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袁隆平曾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科研成功的“八字秘訣”。他說,年輕人正是充滿夢想的時候,但是停留於做夢是不夠的,要樹立理想並努力為實現理想而奮鬥,“我始終都在努力使我的兩個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