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1-2月錄83釣魚短訊騙案失155萬
  • 賀一誠:續破解社會深層次矛盾
  • 珠海料大橋口岸明後日現入境高峰
  • 旅局料復活節旅客增 多舉措拓客
  • 龍環葡韻濕地錄得7隻黑面琵鷺覓食
  • 解放軍駐港部隊組織聯合巡邏
  • 當局料假期港珠澳出入境繁忙籲錯峰
  • 環保局稱本澳基本完全使用天然氣發電
  • 公職局辦全國兩會精神傳達會
  • 邁阿密網球大師賽:麥維迪夫打入四強將會對辛拿
  • 日本四人服食小林製藥稱含紅麴保健品死亡
  • 綠色債券在澳上市規模1088億元
  • 復活清明假期澳車北上額滿 當局籲錯峰出行
  • 2月跨境汽車流量逾63萬車次增28% 澳車北上佔17%按年增加3.2倍
  • 中國明起終止對澳洲葡萄酒徵收反傾銷及反補貼稅
  • 本地居民失業率維持2.8%
  • NBA:七十六人 107-108 快艇
  • 復活節清明節將有多項臨時交通安排
  • 最新一期總體失業率2.2%
  • 張永春:不斷開拓創新 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利馬竇在肇慶修建中國首座天主教教堂

2021-05-27 06:30
粵港澳大灣區之肇慶歷史(五)
利馬竇在肇慶修建中國首座天主教教堂
肇慶雖不像廣州、香港、澳門這些臨海城市有地理位置的優越,在航海時代站在西學東漸的前沿,但肇慶絕對是走在中國中西文化交流前端,如果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肇慶的傳道代表中華文化,那麼著名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在肇慶的傳道歷史便是西方思想流入中國的代表。
眾所周知,利馬竇在中國傳播天主教福音二十多年,主張將孔孟之道和宗法敬祖思想同天主教相融合,使天主教東傳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是世界宗教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但鮮為人知的是,利瑪竇雖是經澳門登陸中國地區,但他傳道的第一站卻不是澳門也不是廣州,正正是肇慶這個「非沿海城市」。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九月初十(公曆10月24日),31歲的利馬竇跟隨天主教耶穌會意大利籍傳教士羅明堅神父由澳門取道廣州、三水抵達當時的兩廣總督府、廣東嶺西分巡道治所,也就是現在的肇慶,從此踏上天主教在中國傳播活動的漫漫徵程。雖然利馬竇只是作為羅明堅神父的副手身分出現,但在肇慶傳道的六年裡,其實大部分的具體工作都是由利氏一人承擔。
到肇慶後,兩人當時受到知府王泮的庇護,真正在這裡暫時定居下來。當時肇慶府正值大興土木,在七星岩建文昌閣、在城東郊區建崇禧塔。利馬竇因勢利導,伺機向知府王泮提出建房申請,以作日後棲身之所及佈道場地,而他得到了一塊在崇禧塔東側利一畝左右的土地。
利瑪竇於是花費約20萬銀元(有說是6000金幣)在此修建了中國大陸第一座天主教教堂「仙花寺」。在利馬竇的主持下,1584年(萬曆十二年)4月,位於西江河畔的中國內地首座天主教教堂的第一層(第二層竣工於1585年11月)落成。教堂中間大廳為聖壇,上掛聖母畫像;兩側有房四間:一為寢室,二是地圖展示室及繪制室,三為西文圖書室和會客室,四是天文儀器陳列室。
教堂落成後,取名字變成利瑪竇的一個難題,上回講到禪宗六祖惠能曾在肇慶向當地居民弘揚佛法,因此佛教一時成為當地主要宗教,而天主教在當時雖是「新奇」,但也難以撼動佛教在當地居民心中的地位,若起個西方名字定對傳教不利,利瑪竇於是與當時的兩廣總督郭應聘、肇慶知府王泮多次商榷,反覆推敲,最後由王泮定奪,採取折中的辦法(既迎合當地民眾的尚佛心理,也委婉地突出天主教的特點)將其命名為「仙花寺」,但利馬竇私下稱則其為「聖童貞院」。當中「仙花」是中國人對聖母的一種別稱,「寺」是中國佛教道場。值得一提的是,利瑪竇同意將天主堂起中國化的名字,無形拉近他了與肇慶人的距離。

王泮其後更是送來兩塊親手題寫的匾額,以示祝賀。一為「仙花寺」,掛在寺的門口;一為「西來淨士」,懸在大廳的中聖堂,自此仙花寺作為中國內地第一座天主教教堂而載入史冊。此後,利馬竇以「仙花寺」為據點,開展艱辛的傳教佈道活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專題

崇禧塔東側的「仙花寺」(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