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美四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
  • 亞洲貨幣偏弱 人幣壓力漸增
  • 建築工程界赴黔考察發展趨勢
  • 港股三連升 破年內小三頂
  • 樂高特展 展1:1賽車模型
  • 銀河櫻花文化節 豐富多元體驗
  • 格蘭莫雷借澳平台入內地
  • 澳民航4挑戰 15建議破發展瓶頸
  • 下調充電費 無助電動車銷情
  • 數字藝術展 打造一展雙城標桿展
  • 首季賭稅近220億
  • 銀行公會CE-CPLP做好中葡金服平台
  • 賭收谷底反彈 六博企去年賺184億
  • (一家之言)創設基礎條件 吸引國際客
  • 商務部:強烈反對
  • (社論)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
  • 特:TikTok被禁拜登負全責
  • 習近平冀渝高質量發展
  • 中方:強盜行為
  • (西窗小語)二○三○年世界經濟中心在非洲?

應對氣候變化 各央行控通脹難點

2021-06-10 06:35


    應對氣候變化   各央行控通脹難點

    【路透社倫敦電】對英國央行總裁貝利來說,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如果行動太少太晚,就會帶來通脹風險。但在投資巨頭貝萊德首席執行官芬克看來,風險在於動作是否太快。

    動作快慢莫衷一是

    貝利認為,等待調整政策以適應新現實的時間越長,調整的經濟成本就越大。“無序的過渡,即在較晚的時候推出更嚴厲的彌補性政策,可能導致經濟中的能源和材料成本上升,進而造成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加劇。”他在一活動上說。

    相比之下,芬克關注的是過渡太倉促所導致的成本。《金融時報》引述他警告稱,政策迅速變得環保,將增加航空燃料成本,從而提高機票價格。問題在於監管機構和政府是否“接受通脹率上升來換取綠色發展”。

    許多經濟學家認同,氣候政策可能推高物價,因目前碳價格並沒有反映其真正的環境成本。因此,任何旨在反映這一成本的政策,往往都會推高物價。

    這可能影響巨大。由全球主要央行組成的聯合組織周一表示,要想到二○五○年把碳排放削減至“淨零”,需要在二○三○年前推行每噸160美元的碳價格。這比歐洲目前可交易基準價格高出2倍。

    碳排放淨零惹通脹

    Federated Hermes國際業務部資深分析師表示,“向淨零排放轉型,可能會產生通脹。”

    與此相對應的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實際上可能會降低某些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而無所作為可能會刺激氣候變化加劇引發的其他通脹壓力。

    目前,以維持物價穩定為主要任務的央行,很難拿出硬性數據。

    歐洲央行去年的一份檔指出,氣候變化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可能對通脹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甚至可能破壞為保持物價穩定而採取的貨幣政策努力。“導致風暴、洪水和歉收的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推高食品價格。隨着荒漠化和海平面上升造成土地短缺,大宗商品價格也可能攀升。”從積極面看,能源效率提高可降低家庭取暖費用,能效更高的車輛可降低燃料成本。但若對化石燃料也徵收更重的稅,這好處顯然被削弱。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上周在一次有關氣候變化的財長會議上表示,主要問題是如何準確地把這些較長期因素納入各國央行用於預測的較窄的兩三年窗口期。

    美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這個會議上也認同,該問題不僅對物價,還會對就業、生產率和利率產生複雜的影響。

    產出累計損兩成五

    脆弱的發展中經濟體多年來一直感受氣候變化對其農業和其他部門的影響。PGIM Fixed Income首席歐洲經濟學家表示,現在富裕經濟體開始看到與天氣事件和氣候變化政策相關的價格挑戰。

    她舉例說,早在二○一八年,水流量減少導致萊茵河等關鍵供應線路遇阻,還有歐洲一些城市中心禁止柴油車,導致二手柴油車價格急降,電動車需求上升。“無序的向淨零排放過渡,可能導致更不穩定和更高的平均通脹,影響家庭和企業的計劃能力,導致次優的儲蓄和投資決策。”她說。氣候挑戰意味全球經濟將發生巨大變化,通脹上升可能是最不擔心的事情。

    貝萊德智庫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估計,如果不解決這問題,對地球的影響將導致未來二十年全球產出累計損失近25%。

    另一方面,法國經濟學家對氣候情境進行模擬,估計迅速轉向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類似於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動盪,當時引發一場長期的螺旋式通脹。他認為,這次抵消這樣的衝擊將更困難,因各經濟體不僅需投資於轉型,還需補償因化石燃料資源擱置而造成的資本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