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 上海「套路貸」高發 在校大學生及未成年人成被害對像
  • 順豐回應快遞員猥褻女孩: 依警方調查結果嚴肅處理
  • 吉林松原發生4.5級地震 近一個月已震14次
  •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 老闆「太子輝」被判無期徒刑
  • 中國民航嚴懲「黑廣播」 罰款上限至50萬元
  • 中國第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 洞庭湖大橋合龍
  • 山西和順一煤礦礦難致4死5失蹤 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 20170816B2中國新聞
  • 堅持公交優先不動搖
  • 第五屆立法會畫上句號 多名議員表不捨
  • 賀一誠:立法工作健康成熟
  • 3000經屋年底落成 偉龍馬路公屋類別待定
  • 20170816A1澳聞
  • 本澳今年 沒有入口韓國雞蛋
  • 四款利賓納濃縮飲品有問題 民署發食品預警要求停售
  • 梁文燕托兒所辦新生家長會
  • 德清鋼琴走進世遺崗頂劇院
  • 團體慈善探訪安老院
  • 四款腐乳及紅腐乳疑受污染 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須停食用
  • 珠檢局提醒攜帶寵物過關 需辦好檢疫通行證

​ 改善道路設施確保安全

2021-07-04 00:41



儘管社會各界和傳媒再三呼籲,但行人過馬路時遇險的情況依然層出不窮。不但照樣有途人在斑馬線被汽車撞倒,連救護車也居然撞傷途人。在這類交通意外中,肇事者和傷者可能會有不同的版本,但行人永遠是最「蝕底」的。無論誰對誰錯,傷害已經造成,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本澳有二十多萬機動車輛而道路設施不足,部分司機在斑馬線沒有禮讓行人,也有部分行人未能遵守交通規則而亂過馬路,這些都是造成交通意外甚至悲劇的原因。有沒有辦法扭轉這一不利態勢呢?當然有,但這需要工務部門和交通部門從軟硬件方面入手,共同為澳門居民和遊客創造更安全的出行環境。大家都留意到,交通高峰期經常發生人車爭路的情況,駕駛人士和行人都同樣趕時間,斑馬線往往成為出事的焦點。所以,很多人都呼籲當局盡快改善交通設施的設計。例如有社諮委指出,不少斑馬線設於馬路口及轉彎位,增加過路的安全風險,促請當局及早檢討區內斑馬線的規劃設計,改善交通環境。
祐漢第八街十字路口較早前有巴士撞倒兩名學童,接著在黑沙環斜路學校前又有一名男學童被的士撞飛,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有意見指斑馬線設計有缺陷。事件發生後,北區多個路口的斑馬線開始分階段優化。其實,工務部門改造斑馬線早有先例。十五年前,土地工務運輸局就調整過高士德大馬路及與之相連的多條街道的斑馬線,為行人及駕駛者提供更方便及安全的道路使用環境。當時因部份斑馬線位於貼近路口的位置,對行人或車輛的通行都構成不便。工務局先是將高士德大馬路與俾喇街交界的斑馬線後移,大大減低了人車爭路的情況。稍後又調整了高士德大馬路的另外三條斑馬線,及與之相連的連勝馬路、亞利鴉架街和高地烏街的三條斑馬線,並安裝鐵欄用以規範行人橫過馬路。將上述斑馬線位置適當移離路口,能有效地避免因車輛於斑馬線上等候通過路口而對橫過馬路的行人造成影響。
改善本澳的道路交通,確保包括居民和旅客在內的所有使用者安全,將交通意外事故率減至最低,這是工務運輸範疇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既然斑馬線那麼多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改成地下隧道或行人天橋。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最近完成驗收,並於六月二十六日上午開放使用,為區內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人車分隔步行環境。該「空中走廊」開放時,基馬拉斯大馬路沿路斑馬線將同步取消,並加裝行人道護欄及花圃作分隔,行人可用該空中走廊橫過馬路,而不必經斑馬線。這屬於釜底抽薪的辦法,坊間評論也見仁見智,但可從根本上保障人車安全和改善行車秩序,值得繼續推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