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長汽季業大幅反彈 績後股價升逾半成
  • Meta次季指引令市場失望 拖累股價大幅走低
  • 普拉達首季銷售增11.5% 奢侈品同業中表現突出
  • Spotify首季由虧轉盈 績後股價抽高一成
  • 平保首季盈利按年下跌 惟市場解讀仍然正面
  • ASM太平洋首季收入兩成 惟訂單反映復蘇信號
  • 市場觀望支持措施效用 港交所績前股價抽高
  • 茶百道掛牌表現滲淡 上市首日跌低招股價27%
  • 泡泡瑪特首季銷售增四成 帶動股價創逾一年新高
  • 減價戰影響市場情緒 理想股價跌至一年新低
  • 中聯通首季純利多賺9% 增長放緩但股息具吸引力
  • 美國運通季績後抽高6% 股神投資今年來累升兩成
  • 台積電首季業績勝預期 惟次季指引保守惹憂慮
  • Meta更新自家AI大模型 將全面整合至社交平台
  • Netflix打擊共享成效見頂 擬不再公布每季用戶數量
  • 安踏首季銷售符預期 主力品牌維持正面增長
  • 大客Adidas銷售勝預期 申洲受惠前景看漲
  • 旅遊需求復蘇勢頭未止 攜程同程獲大行看好
  • 新秀麗潛在私有化出變數 收購方擬因估值高擱置計劃
  • 地緣局勢升級推高油價 石油股再受額外因素支持

內地監管蔓延 醫藥股受波及 分析:板塊借勢調整 現階段不宜吸納

2021-07-08 08:02
繼科網股後,內地的監管風更蔓延至醫藥股,國家藥品審評中心(CDE )上周五(2日)發布新規。(互聯網圖片)
股價屢創新高的藥明生物 前日即市罕見一度急插16%,醫藥板塊明顯氣氛受壓。(互聯網圖片)
滴滴出行程式被內地當局要求應用商店下架引發新一輪監管潮。(互聯網圖片)
有分析指,未來有意尋求美股上市的中概股,相信會在IPO更早階段遭內地當局出手阻撓。而港股申請上市便成主要出路。圖為港交所新任總裁Nicolas Aguzin。(互聯網圖片)

在美國上市的內地叫車平台滴滴出行(DIDI.US)程式因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問題,被國家網信辦要求從應用商店下架後,內地監管審查之風蔓延至多個板塊,包括醫藥股;國家藥品審評中心(CDE )上周五(2日)發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髮指導原則》,引發一眾醫藥股周二(6日)大挫。雖然板塊昨日回升,但綜合整體分析,醫藥股近日走弱,主要受到政策所拖累,但也是被借勢調整,而有如反壟斷調查影響科網股至今仍未止息。而由於本次對CRO的規管細節尚未出台,散戶不宜在現階段吸納醫藥股。(文:產經組)

內地當局對科網企業的監管不斷收緊,繼「滴滴出行」App被下架後,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近日再宣布,按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對早前已在美上市的滿幫集團旗下物流平台「運滿滿」和「貨車幫」,以及看準科技集團旗下招聘平台「BOSS直聘」,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另外,亦傳騰訊(0700)旗下的鬥魚及虎牙合併計劃被終止。

近日內地的監管風更蔓延至醫藥股,國家藥品審評中心(CDE )上周五發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髮指導原則》,引發醫藥板塊震動。而周日(4日)再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發布《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實施辦法(試行)》。

市場認為,新政會對藥物研發企業提出更高要求,其中下游的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商)行業可能要面對訂單減少的情況,但藥股重挫除政策因素外,亦與板塊股份處高位,出現獲利盤等多個因素夾雜而成。市場分析亦認為,《指導原則》將為行業帶來結構性影響,一方面利好開發進度快的公司,另一方面利淡開發進度慢的公司。

醫藥股昨日反彈上升

然而,大部分相關醫藥股在前(6)日急挫後,及至昨(7)日現回升,或反映較早前市場過分解讀《指導原則》。股價屢創新高的藥明生物 (2269) 前日即市罕見一度急插16%,醫藥板塊氣氛受壓,一向被視為醫藥行業中確定性最高的CXO(醫藥研發與生產外包)跌幅尤甚。而投資界認預期,內地醫藥研發成本增加,但新規長遠有利創新能力強的藥企,同時提升研發投入回報。

藥明系兩家CRO股份藥明康德 (2359) 昨日升7.1%;而藥明生物 (2269)亦升6.4%;擴腫瘤藥研發商金斯瑞 (1548) 升10.7%;復星醫藥(2196)亦微升1.8%;以及石藥集團(1093)升4.7%。一眾醫藥股於昨日同告反彈上升。

分析:新規非打壓創新藥發展

香港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洪龍荃認為,從藥企角度,內地政府並非想打壓創新藥發展,只是若部分研發藥物,與已上市的同類產品沒有明顯優勢,會令社會資源運用效率不高,對病人非好事,因此,認為政策對創新能力較差的藥企屬利空,但一線創新藥公司長期會受惠研發能力,能提前瓜分及穩固市場份額,因部分後來競爭者「直接出局」。

勤豐證券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連敬涵相信,藥股成日前成為跌市重災區,主要受到政策所拖累,但亦是被借勢調整,因為早前已累積不少升幅。他提醒,政策問題未必在一、兩日內完全反映股價之中。

香港獨立股評人沈慶洪也表示,政府一收緊政策,影響力度和範圍將會更大,如反壟斷調查影響科網股至今仍未止息。尤其本次對CRO的規管細節尚未出台,散戶不宜在現階段吸納醫藥股。

內地監管或逼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

目前在中央嚴令加強監管下,有分析指,未來有意尋求美股上市的中概股,相信會在IPO更早階段遭市監管、網信辦等不同行業監管出手阻撓。而中概股成功美股闖關機會變得渺茫,回應監管當局整改要求後,再到港股申請上市便成主要出路。

而除了堵攔美股IPO的縫隙後,新出台文件將「完善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涉密信息管理等法律法規」,列為加強中概股監管的重點,無疑令美股上市中概股,更難望遵守美國審計監管要求,未來被迫令退市風險大增。

所以到香港上市便成為一應中概股的主要逃生門,港交所中長綫市值及增長前景更值得看好。而預料未來兩、三年合資格中概股回流港股不絕,而港交所亦在改善市場基建上作配合,日前公布落實推行IPO招股系統FINI,最快明年底可將現行新股定價後五個交易日(T+5)上市,縮短為(T+2),大大改善回流中概股在香港掛牌前,面對最少四個交易日美股股價波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