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工聯文委參訪江門
  • 公總青委會了解審計
  • 福州三山同鄉會晤閩商務廳
  • 同心演唱會傳承傳統文化
  • 工聯筷子基親子外遊促溝通
  • 安徽統戰部訪省級政協會
  • 粵澳工商聯珠企交流大健康
  • 基層公職協撐珠慈善活動
  • 各界:同心協力護國安
  • 江西僑聯訪僑總擴合作
  • 特首冀深化澳佛旅遊合作
  • 賀一誠晤聖普副議長
  • 賀:澳優勢助安企拓內地商機
  • 和諧廣場今起臨時交管
  • 美高梅團隊齊閱讀弘工匠精神
  • 新聞特搜
  • 澳大學者解密人參屬植物抗菌
  • 粵貿促會訪中西學院促合作
  • 菜農校園之星才藝賽精彩紛呈
  • 勞幼華師附幼締結姊妹

(新聞小語)先修後活化 保圍里文化

2021-07-17 06:35

(新聞小語)先修後活化  保圍里文化

    時代巨輪不斷向前,部分昔日文化漸被吞噬,如老店結業、舊建築重建等,城市變化得極快。現今的小城高樓林立、賭場縱橫、車水馬龍,但不少見證城市發展的圍里卻日久失修,人去樓空,殘舊、荒廢的現象掩蓋了獨特的舊有風貌,也漸被社會遺忘,令人唏噓。

    “圍”、“里”乃昔日華人居住的地方,由於其獨特肌理形成自給自足的社區,過去圍里內的居民會於公共空間一同吃飯、遊戲、聊天,生活接觸緊密,形成獨特並具本土氣息的圍里文化。時至今日,由於與昔日澳門人生活的關係及連繫不多,很多居民尤其年輕一代對圍里文化認識有限,即使居住在附近,對圍里建築只有殘破、凋零的印象。

    再者,不少圍里內的建築物年代久遠,缺乏維護,部分日久失修,瓦片及磚塊鬆脫不時脫落,外牆開裂,內部樹木叢生,附近衛生環境惡劣,一些建築物更隨時有倒塌的危險。任由圍里建築物荒廢,不但會增加圍里建築及文化保育的困難,更威脅區內居民的人身安全,若遇上颱風暴雨等惡劣天氣,險情倍增,成為社區的定時炸彈。

    本澳現有約二百多條以“圍”或“里”命名的街道,隨着時代更迭,有歷史價值建築物的圍里日漸減少,保育迫在眉睫。宜審視和全盤規劃全澳的圍里建築物,與時間競賽,早日訂定各圍里的維護、保育及修復計劃。特別是加快處理有倒塌風險的圍里建築,及早採取緊急維護措施,避免發生傷亡。

    至於具歷史價值的圍里建築物,有必要加快啟動保育及活化計劃,或可參考廣州永慶坊的舊城改造等成功經驗,融合新舊元素,配以文化包裝,保留“老澳門”的人文風情,講好社區故事。藉此令舊建築煥發新活力,為區內增添旅遊及文化元素,引客入舊城區,帶動經濟復甦。與此同時,透過開展導賞、藝文活動及校園推廣、比賽等,有針對性喚起社會對昔日圍里文化的重視,向下一代傳承本土文化。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