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安踏首季銷售符預期 主力品牌維持正面增長
  • 大客Adidas銷售勝預期 申洲受惠前景看漲
  • 旅遊需求復蘇勢頭未止 攜程同程獲大行看好
  • 新秀麗潛在私有化出變數 收購方擬因估值高擱置計劃
  • 地緣局勢升級推高油價 石油股再受額外因素支持
  • 強生分拆後季績未及預期 醫藥部門表現失色
  • 內地客監管消息帶來衝擊 友邦股價見近七年新低
  • 高盛首季盈利增近三成 投行業務復蘇帶來支持
  • 華晨再派特別股息 大行料派息仍陸續有來
  • 周大福內地擴張步伐減慢 掀動市場負面反應
  • 莎莎上季港澳銷售倒退 拖累股價急跌一成
  • 招金急升五成後借機配股 市場回吐部分升幅
  • 迅銷中期純利多賺27.7% 惟績後股價有回吐
  • 摩通業績展望未及預期 績後股價罕現大幅度下挫
  • 地產股受累減息預期降溫 大行更偏好零售收租股
  • 網易暴雪復合憧憬漸退 市場更期待微軟的合作發展
  • 電信業投資高峰期已過 長飛光纖將要逆行而上
  • 藍籌能源股神華走勢凌厲 股價升至近三年高位
  • 恒生回購計劃有驚喜 市場期望股價從後趕上
  • 思捷獲潛在投資者青睞 重組憧憬連日刺激股價

市場仍觀望政策去向 分析料恒指9月向下走機會大

2021-08-30 12:02








內地當局監管政策多方位頻頻出招,多個板塊受壓,其中尤以科網股為甚,中港股市表現失色,上周內地滬綜指僅於3,500點上落,港股則受制於26,000點關。

綜合分析,預料內地監管似未肯收手,基於指數目前仍處於一浪低於一浪的形態,向下突破的機會仍較高。恒指有機會下試24,700點始見支持。(文:產經組)

與港股相反,美股上周五因為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上稱,可能在年內開始縮減買債計劃,並強調此非加息信號,受相關偏「鴿」言論影響而暫緩投資者對「收水」的憂慮,利好三大指數表現,其中,納指及標普更同創收市新高。

港股上周五反覆受制10天線,恒指連續三日低收。恒指上周五低開78點,甫開曾挫108點,之後反彈,曾升225點,見全日高位25,641點,重上十天線(約25,531點)回軟,中午升130點,午後曾挫111點,見25,304點全日低,尾段跌幅收窄。恒指收報25,407點,跌7點,連跌三日累挫320點。總結上周全周,恒指升558點。國指上周五則收報8,957點,升20點。科指跌0.2%,報6,322點。大市成交額1,289.19億元,創兩周最低。

陳政深:恒指9月向下突破機會大

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表示,臨近月尾,恒指似有喘穩跡象,走勢上,這似乎預視9月份會出現一個較大的突破,但向下突破的機會仍較高,因為基於指數目前仍處於一浪低於一浪的形態,而8月20日的低位24,581點又比7月27日的低位24,748點為低。策略上,仍未是低撈重磅股、政策風眼股的時機,應揀選與指數相關性較低的股份。

陳樂怡:料恒指有機會回試24,700點支持

獨立股評人陳樂怡則表示,人民銀行表明要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促進實際利率下行,年內再降準的預期升溫,加上人行連續兩日逆回購淨投放,為市場流動性帶來支持。不過,美國主流意見認為年內應該開始縮減買債,預計更明確的指引將會留待9月議息會議才會公布,投資者須關注美股的風吹草動。

另外,陳樂怡指,個別知名投資基金重新買入中資科技股,加上納指續破頂,科技股錄得一波反彈,支持近日港股向上。然而,即使恐慌情緒稍緩,但投資者仍在觀察政策去向,摸索企業營運前景及相應估值,故此,科技股難有持續升勢,傾向區間波動。預計恒指續受制於26,000點,後市有機會回試24,700點支持。

瑞銀財管:監管對整體中國經濟影響有限

瑞銀財富管理報告指出,近日中國的極端措施震驚市場,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自2月中旬以來,MSCI中國指數已下跌超過30%。然而,該行不認為監管收緊對中國經濟構成系統性風險,對整體經濟增長的影響應該有限。

瑞銀財富管理於報告中指出,內地某些領域正在採取額外的監管措施,包括醫療保健、財產、兒童和勞動保護以及數據隱私和安全。這些措施與中央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是一致的,因為這些行業與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可持續性密切相關。

不過目前市場整體情緒脆弱,估值已經大幅下降,並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下跌,惟該行預計MSCI中國指數最終將在今年餘下時間實現正單位數的回報,主要受盈利增長所帶動。

內地當局監管政策多方位頻頻出招,多個板塊受壓,港股受制於26,000點關。(RTHK圖片)
分析預計更明確的縮減買債指引將會留待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才會公布,投資者須關注美股的風吹草動。(RTHK圖片)
個別知名投資基金重新買入中資科技股,加上納指續破頂,科技股錄得一波反彈,支持近日港股向上。(RTHK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