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 賀一誠與國家文旅部副部長張政會面
  • 旅遊局赴新加坡辦路展冀引東南亞客源
  • 6歲女童染流感病情危重
  • 西澳珀斯逾160條領航鯨擱淺
  • 神舟十八號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圓滿成功
  • 6歲童流感危重深切治療
  • 旅遊局赴新加坡辦大型路展拓東南亞客源
  • 梁鴻細促做好科研高端製造產業規劃
  • 日用品店涉非法進口無牌供應藥物
  • 賀一誠:積極加強澳門與深合區文旅聯動
  • 教青局:運動會不適5小學生均無大礙
  • 市署查獲兩食品廠使用過期包點餡料
  • 本澳女子冒充蔘茸店東主詐騙58萬
  •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出席出征儀式
  • 身份證明局參展第12屆旅博會
  • 福建非遺項目走入校園 推廣傳統技藝
  • 【持刀傷人案】尼泊爾男疑借錢不果 拔刀襲擊同鄉
  • 團體辦論壇探討大健康產業發展
  • 兩工地存嚴重職安健隱患被勒令停工

李應林受到各種壓力辭去嶺大校長之職

2021-10-14 06:30

本欄上期講到著名清末平民教育家陳子褒的學生李應林,在1937年6月,他成為嶺南大學的第八任校長。之後,日本展開全面的侵華行動,局勢動盪。他兼顧了嶺大不因為戰爭而停學和學生的安全,於是決定搬校,先後將嶺大搬到香港,並將農學院搬到粵北的韶關。隨著香港亦淪陷,他又將香港的嶺大搬到韶關曲江縣仙人廟大村,於是該村被改名為「嶺大村」。他帶領師生,在軍人的支援下,將簡陋的竹棚採用當地常用修繕棚屋的方法,快速地將竹棚其改建為臨時課室,並增加了圖書館、科學館、課室、膳堂、男女生宿舍等設施,力保大學教學工作繼續進行。由於戰亂糧荒,李應林派人到湖南用盡方法商購大米,在找不到足夠的搬運工的情況下,他發起師生在車站搬運大米,嶺大師生們徹夜搬運大米的情景被記者報導,受到全國的關注。這間臨時的學園運營了約3年,隨著日本戰敗投降,1945年10月31日,嶺南大學搬回廣州原校園,正式復課。
李應林在日本侵華期間帶領嶺南大學師生捱過了戰亂,但在復課後又面對了政治方面的壓力,其中一個原因是李是一個有濃厚的西方民主色彩的人,他包容不同政見的人,在學校任用反蔣及親共的老師、加上他和孫中山長子孫科交情甚深,在當時需要政治靠邊站的社會環境,都受到了政治上的壓力。
當時抗戰勝利後次年,李應林在孫科屬意及前嶺大校董會主席、時任聯合國駐廣州救濟總署副署長的香雅各支持下,兼任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廣州分署副署長。當時署長是凌道揚,不久後凌辭職,由李應林繼任署長。因此在政務與管理學校上出現顧此失彼,不能專心致志於嶺大校務。當時,政治氣氛激烈,校務出現種種困難,而引起部份校董對李應林不滿。
根據楊逸梅在《廣州文史》一篇名為《李應林時期的嶺南大學》的文章,寫出李應林離職的原因。楊逸梅在文中透露,1948年,嶺大發生了數宗不愉快的事件,包括有守舊而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懷疑遭學生推下樓梯以至受傷而引起併發病而亡(蔡輝甫案)、嶺大學生被指參與火燒英領事館案,這些校董會都將矛頭指向了李應林,指他管理不力。1948年6月,李應林不堪來自各方的壓力,辭去校長之職。
李應林之後出任青年會全國協會華南區幹事,1949年又兼任廣州青年會會長職。1949年夏天,廣東省東西北區三江水災,當時從南京遷來廣州活動的國民黨內政部長李漢魂,指使廣東省基督教團體,利用美國經濟合作署專款,成立粵港澳水災救濟委員會,李被選為救濟委員會主席。廣州解放前夕,李應林遷居香港,但在1950年曾回過廣州參加青年會基本會員年會及同年三月青年會決策會議。1951年,李應林連同前上海聖約翰大學校董會主席歐偉國、香港聖公會領袖何明華一起,把美國基金會付給國內十三間基督教大學的助款,在香港設立崇基書院,代表基督教在華發展高等教育傳統的延續。該書院於1963年和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合併而成為今日的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現時仍為香港中文大學的屬下一個學院。李應林在設立崇基書院後出任院長之職,直至1954年8月,李應林因病逝世。為了紀念李應林,香港中文大學將其中一幢學生宿舍命名為應林堂。
李應林為中國教育事業作出有力貢獻,尤其是在戰時堅持辦學的精神,是當時黑暗時代的一盞燃點希望的照明燈,他的主要著作有:《日本與中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利品》、《蘇聯觀感》、《廣州勞工狀況》、《廣東情勢》、《琪蘭博士名著》、《勞工論》等。

澳門學生李應林系列之七
李應林受到各種壓力辭去嶺大校長之職

早期的崇基書院(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