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工聯文委參訪江門
  • 公總青委會了解審計
  • 福州三山同鄉會晤閩商務廳
  • 同心演唱會傳承傳統文化
  • 工聯筷子基親子外遊促溝通
  • 安徽統戰部訪省級政協會
  • 粵澳工商聯珠企交流大健康
  • 基層公職協撐珠慈善活動
  • 各界:同心協力護國安
  • 江西僑聯訪僑總擴合作
  • 特首冀深化澳佛旅遊合作
  • 賀一誠晤聖普副議長
  • 賀:澳優勢助安企拓內地商機
  • 和諧廣場今起臨時交管
  • 美高梅團隊齊閱讀弘工匠精神
  • 新聞特搜
  • 澳大學者解密人參屬植物抗菌
  • 粵貿促會訪中西學院促合作
  • 菜農校園之星才藝賽精彩紛呈
  • 勞幼華師附幼締結姊妹

新屆議員:監督政府反映民意

2021-10-17 06:35


















    新屆議員:監督政府反映民意

    關注疫下經濟民生通關防疫等

    【本報消息】新屆立法會議員昨日宣誓就職,多位議員受訪發表就職感言及未來工作方向,大多都有關注疫情下,澳門的經濟、民生、通關防疫等政策,並表示會做好監督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

    助滯澳跨境生

    議員黃潔貞表示,未來將續聽取民意,推動優化惠民紓困措施,擴大經援措施的覆蓋範圍。希望社會大眾加快接種疫苗,讓內地加強信心,放寬通關,除了幫助滯澳的跨境學童,亦有助促進本澳旅遊發展,加快經濟復甦。

    增立會透明度

    新任議員謝誓宏表示,關注疫情下,居民“就業難”的問題,就職後首要工作是監督政府,推動保就業等措施,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認為立法會透明度不足,會爭取開放各小組會會議予公眾和傳媒監督。

    推動全民醫保

    新任議員李良汪表示,未來議會工作將堅守參選政綱的承諾,推動全民醫保。他過去有多年社區工作,未來將加強監督政府,重視民生、房屋、交通、醫療。同時,加強關注公共行政改革、官員問責等。

    推動課程改革

    新任議員高錦輝稱,將特別關注基礎教育,與不同教學團體以及教師溝通,推動教青局課程改革。將推動本澳應對疫情的防禦能力,現時大多數國家及地區,均以接種新冠疫苗作為主要手段。據他了解,本澳十二歲以上學生願意接種疫苗的反應不錯,希望進一步提升疫苗接種率。同時,他關注停課、滯澳跨境生情況,有信心不會好像去年般限制通關三、四個月。

    優先聘用澳人

    議員梁孫旭認為,疫情持續,本澳社會、經濟、民生影響大,令今屆議會工作挑戰更大。政府將編制明年度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關注財政資源合理調撥,助居民度難關。將爭取擴大八項援助措施的覆蓋範圍,讓更多僱員受惠。失業嚴重,收入減少,力促落實優先聘用本地人,推動中高層職位本地化擴展到更多行業。同時,他關注經屋價格、輕軌未來規劃及興建等。

    重視體藝文化

    議員梁安琪表示,博彩業為澳門經濟帶來收益,但疫情影響不少人的心情,認為要更重視體育及藝術文化,相信體藝能對澳門居民在心情上有幫助,未來將加強監督政府在體育文化上的工作。指疫情對體育、文化工作的資源或會減少,“但好似做生意一樣,多有多做,少有少做”,體育文化不一定搞大型賽事或表演,例如廣場舞,乒乓球等都可以。

    做實事被接納

    新任議員林宇滔指出,面對疫情困境,希望在經濟、民生方面,推動實際改變。短期工作將關注做好防疫,減少防疫漏洞,確保澳門經濟平穩。對於有指議會容不下中間派別的聲音,他稱參選議員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讓立法會有不同聲音,有真正反映市民的聲音,他將堅定、堅持有關原則。相信澳門做實事的聲音都能被接納,比起是甚麼派別更重要,認為不要被標籤派別,希望選民未來四年監察他們的工作。

    做好立法修法

    議員何潤生表示,由直選轉為間選議員,將以謙卑,真誠實幹的態度為社服界、教育界發聲。新一屆立法會工作繁重,希望新舊議員加強溝通,盡快磨合,共同為深合區、社會發展所需的法律做好立法、修法工作。發揮立法會議員立法、反映民意、監督政府依法施政的工作。

    完善勞動法規

    議員李振宇表示,未來四年將落實參選政綱承諾,尤其是繼續推動政府完善各項勞動法律法規,加強居民退休養老保障,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僱員合理合法權益。未來將重點關注續推動提升勞動基準、鼓勵措施提升接種率、積極探討疫下便利通關。他稱,抗疫防疫常態化下,粵澳理應積極探討建立疫下珠澳便捷通關模式,在抗疫防疫與穩經濟、保就業、顧民生間取得平衡,減少疫情對居民學習、就業、生活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