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中方:改改甩鍋老毛病
  • 珍愛地球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素珍去世
  • 布林肯明訪華
  • 廣鐵受暴雨影響線路全恢復
  • 中方:非產能過剩是焦慮過剩
  • 韶關江灣鎮搶通公路
  • 粵營救轉移千五被困民眾
  • 中柬合作達系列新共識
  • 強降雨襲粵四死十失聯
  • 李強: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 王毅:華發展為柬提供機遇
  • 解放軍堅決捍衛祖國統一
  • 兩岸新能源車示範基地蘇揭幕
  • 洪秀柱:台青在陸發展機遇多
  • 中國繁榮全球獲益
  • 花蓮震抖兼豪雨公鐵路斷
  • 美大量嫌犯正在街上徘徊
  • 南非波音客機起飛時“甩輪”
  • 歐洲夏季致命威脅日增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

2021-11-26 06:35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

    【本報特約記者呂曉露南京廿五日電】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廿五日上午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

    倖存者石秀英、王義隆、謝桂英、馬庭寶等在家人的攙扶下獻花,並紛紛指着名單墻上親人的名字,回首往事,表達對親人的緬懷和追思。

    紀念館副館長時鵬程在現場表示,八十四年前的十二月十三日,日本侵略者侵佔南京後即實行慘無人道、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這是中華民族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巨大浩劫。

    歷史昭昭,殷鑒不遠!二○一四年我國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每年十二月十三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是對歷史的尊重,對死難者的祭奠!

    如今,南京城以和平繁榮發展的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但歷史必須銘記!銘記歷史,是為了面向未來;為了實現和平,就不能再重蹈歷史覆轍。

    他還表示,作為承載歷史記憶與傳播和平的載體,紀念館將在傳承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歷史記憶、維護世界和平的道路上作出更多的工作,為世界記憶遺產續寫新的篇章,為人類和平貢獻新的力量。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表王進勤在活動現場說:“我的父親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王義隆。八十四年前的寒冬,侵華日軍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我的曾外祖父慘遭日軍殺害,我父親王義隆頭上被日軍砍了一刀,至今還有傷疤。今天我們來到這裡,共同悼念在那場屠殺中逝去的親人和同胞,不僅僅是對逝者的緬懷與追思,也是對歷史的回望與警醒,是對和平的堅守與呼喚。”

    他還說,記住歷史的教訓,開創和平的明天,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讓我們一起敲響歷史的警鐘,讓更多人看到那段慘痛的過去,把和平的祈願傳遞下去,居安思危自強不息,永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一“慰安婦”逝世

    另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日通報稱,廿四日五時許,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余愛珍在湖南平江逝世,終年九十八歲。

    余愛珍一九二四年於湖南平江出生,一九四四年被日軍抓走關在慰安所,十幾天後,余愛珍逃了回來。對於這段經歷,她從未跟別人提及。因為婚後無法生育,余愛珍領養了一個兒子。在兒媳生完第三個孩子需要節育時,她才將自己的遭遇告訴兒媳。

    目前,登記在冊在世的日軍“慰安婦”性暴力制度受害者已不足二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