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生參演灣區戲劇節
  • 聖德蘭科普“童”樂寓學於樂
  • 理大展學生六十國畫作品
  • 理大通訊研究登國際學刊
  • 勞校學生認識社服機構
  • 聖羅撒中校慶聚餐歡欣熱鬧
  • 城大《葡語國家瞭望》新書首發
  • 中德訪杭姐妹校交流教學
  •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有其父必有其子
  • 澳大訪澳洲高校簽合作協議
  • 同善堂托所申請七成六中籤
  • 善明托所抽籤收百二幼兒
  • 英國化學奧賽澳生獲佳績
  • 工聯托所抽籤近千四人報名
  • 各界:用實際行動護國安
  • 瓊澳餐飲業交流促合作
  • 保育人士倡龍環開閘降水位
  • 女長者疑路環墮樓亡
  • 今驟雨雷暴或水浸
  • 新聞特搜

鏡湖:親屬胃癌者定期檢查

2021-12-01 06:35




    難早期發現  可治癒性低

    鏡湖:親屬胃癌者定期檢查

    【本報消息】鏡湖醫院指出,胃癌發病率雖不及腸癌高,但可治癒性相對低,主要原因是胃癌很難被早期發現。當發現確診時,很多時候已發展至中後期,建議親屬中有患胃癌者,每一至兩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院方稱,胃癌發生的主要經過,包括正常胃黏膜經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階段再發展成胃癌。腸化生與不典型增生都屬於癌前病變,但癌前病變並不一定都會發展成癌症,腸化生發展為胃癌的概率約是百分之○點二五,輕到中度不典型增生約為百分之○點六,但至重度時則風險大大提高至四十倍。

    及時根治切除

    鏡湖醫院消化科醫生指,識別癌前病變風險後,應該制訂計劃,定時檢查。出現腸化生患者,每三年到醫院做一次胃鏡檢查;中度或重度腸化生患者、親屬中有患胃癌者,建議每一至兩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如果已經進展為重度不典型增生或早期胃癌,應及時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方可及早解決問題。

    鏡湖醫院稱,該院消化科及內鏡中心不斷更新引進先進的內視鏡系統,通過現代內鏡技術可提高檢測率及早期治癒機會,其中先進的電子染色技術(NBI窄頻影像)及先進內鏡下光學放大(ME 放大內鏡)及新型“結構及色澤加強”功能(TXI)等。治療方法旨在偵測既往難以辨清的黏膜小病變,更易發現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等危險因素。

    此外,醫院亦有意向引進人工智能系統,協助發現早癌個案,更開展了有關AI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的醫學研究。鏡湖近年亦開展了內鏡下胃黏膜局部治療術(APC治療或RFA治療),當發現持久存在的癌前病變,經過醫生評估後,合適者可考慮相關治療手段。

    AI篩檢胃保留

    醫生若發現了黏膜癌變,下一步是評估其侵犯程度,以決定可否用內鏡治療去根治病變,這時候需要結合先進的內鏡超聲波(EUS),了解局部結構層次及壁外淋巴結情況。

    早於十年前,鏡湖醫院率先在本澳引進相關設備,開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這是一項先進級的內鏡手術操作,患者只需要在麻醉下接受內鏡手術,微創清除癌變黏膜而無需胃切除,為患者帶來莫大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