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保生文化祭
  • 土石崩塌
  • 陸促日妥處涉台問題
  • 陸商參展
  • 滬人大原主任董雲虎被訴
  • 金色麥田
  • 美大使感謝華拯救同事
  • 墓地貴於房價
  • 聯國籲查加沙集體墳墓
  • 美國務卿布林肯抵滬
  • 美大學爆反戰示威浪潮
  • 以媒:以軍很快進攻拉法
  • 國台辦:“倚武謀獨”注定失敗
  • 普京: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仍嚴重
  • 李廣蘇:奔天的“蝸牛”
  • 陸:推高台海衝突風險
  • 葉光富:重返“天宮”
  • 李聰:拿到太空“船票”
  • 神十八今晚升空
  • 神十七乘組下周返地

美少數傳媒淪政治打手

2021-12-06 06:35

    美少數傳媒淪政治打手

    【據新華社北京五日電】五日,外交部網站發佈《美國民主情況》報告。報告指,在美國,媒體被稱為與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並立的“第四權力”,記者更是被譽為“無冕之王”。美國媒體雖然標榜獨立於政治、為自由和真相服務,但早已服務於金錢和黨派政治。

    少數傳媒壟斷行業

    少數傳媒集團壟斷美國新聞業,成為一手遮天的政治力量。一九九六年美國頒佈了《電信法》,要求聯邦政府放鬆媒體所有權監管,由此掀起史無前例的兼併狂潮,對美國媒體的多樣性和獨立性造成毀滅性打擊。隨着美國媒體數量銳減,少數幾家公司不斷做大,形成壟斷巨頭。今天的美國,少數幾家企業控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媒體,年收益甚至超過某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這些媒體“巨無霸”一邊大肆擴張商業版圖,一邊將觸手伸向美國政壇,通過遊說公關和競選獻金左右政治進程。

    美媒非民主守門員

    被壟斷的美國媒體成為公民政治權利的“隱形殺手”。美國媒體不再是民主的“守門員”。媒體行業的“左右之爭”無形中加深了美國兩黨之間、精英與平民之間的隔閡與分歧,造成“左的更左”、“右的更右”,並導致極端思想和民粹主義在美國登堂入室。

    在傳統媒體衰落的信息時代,社交媒體一躍成為公眾“新寵”,但也免不了複製傳統媒體被大資本和利益集團控制的老路。社交媒體公司為了賺取流量,利用算法為用戶編織起“信息繭房”,對提供的極端內容不加管控,從而導致使用者日益自我固化,身份政治和民意撕裂更加嚴重。

    輸出民主產生惡果

    美國政府不顧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將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價值理念強加於人,推行“民主改造”,策劃“顏色革命”,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甚至顛覆他國政權,造成災難性後果。

    美國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其他國家、“輸出民主”的行為本身就不民主,從根本上違背了民主的核心價值理念。美式民主嫁接之地,不但沒有產生“化學反應”,反而引發“水土不服”,導致許多地區和國家深陷動蘯、衝突和戰爭泥潭。

    顏色革命危害地區

    美國慣於打着所謂“民主價值”的旗號,大肆干涉別國內政、甚至策動政權更疊、扶持親美政府。美國已形成了一整套實施“和平演變”的套路:首先借所謂“文化交流”、經濟援助、控制輿論等方式,為發動“顏色革命”製造輿論氛圍,盡量誇大現政權的錯誤、弊端,以激起群眾的不滿和反政府情緒;同時,向民眾灌輸美國的價值觀,使人們認同美國的經濟政治制度;培養大量非政府組織,全方位培訓反對派領導人,抓住重要選舉或突發事件的時機,通過各種街頭政治活動,推翻當地政權。

    美國在評價國內外民主方面秉持不同標準,是褒是貶由美國自說自話、隨心所欲。二○二一年一月六日,美國發生衝闖國會山事件後,有位美國政客將其比作“九 · 一一”恐怖襲擊,聲稱這是對美國國會、憲法和民主“可恥的攻擊”。但諷刺的是,二○一九年六月,此人卻將發生在香港立法會的暴力示威活動描繪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並對暴徒展現出的“勇氣”大加讚賞,暴露出赤裸裸的“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