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 OutReach
  • 美通社
  • EQS 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社區消費樂悠遊移師北區
  • 釣魚臺美高梅兩酒店青島開幕
  • 深合區表現優 澳資企逾五千
  • 粵自貿區八年 實際利用港澳資470億
  • 首季穗金融業增加值佔GDP 10.2%
  • 山東客回購澳展銷商品
  • 李偉農冀澳青融入國家發展
  • 澳葡菜美食品牌展獨特魅力
  • (一家之言)質量先行 保顧客體驗
  • 居民對澳食購滿意度升逾一成
  • 旅博會月杪舉行 首設“一加四”展館
  • 卡爾拉格斐酒店開幕 設271房
  • 房聯:健全土拍機制 檢討按揭成數
  • 灣區首個AI藝術科技巡展澳揭幕
  • 美就業數據喜憂參半 FED如何抉擇?
  • 港交所雙櫃檯模式對港股影響
  • 旅客趨向深度遊 探訂製產品
  • (一家之言)澳琴加速聯動產業發展
  • 琴澳商事通峰會 推區域高質發展
  • 琴升級助企來澳發債 最高獎五百五萬

美聯儲終改口 通脹不再“暫時性”

2021-12-06 06:35

    美聯儲終改口  通脹不再“暫時性”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三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面對通脹進一步上升的風險,可能考慮提前完成縮減買債計劃,並稱是時候放棄通脹“暫時性”的表達詞了。鮑威爾也擔心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可能降低民眾重回職場的意願,影響供應回復正常的時間。幾乎在鮑威爾發出鷹派言論的同時,美國宣佈首例最新突變新冠病毒Omicron在加州出現,引起股市各類指數大跌。從傳出新變種病毒消息起計,標普500指數下跌163點 (3.5 %),納指下跌760點 (4.8%),道指下跌1,224點(3.4%)。

    商品價格持續高企

    近月各國公佈的商品價格數據,令人有些觸目驚心。全球食品價格正創10年新高;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十月份高達6.2%,是31年來最高水平,並已經持續5個月超過5%;歐元區各國普遍通脹率都在4%以上,其中德國十月份CPI為4.5%,創18年新高;英國最近天然氣批發價更一度飆漲250%。拜登政府為了平抑不斷上升的汽油價格,尋求中國等進口石油大國配合,並率先釋放出五千萬桶戰略儲備石油,但油價卻不跌反升。俄國央行警告這一輪通脹可能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

    過去幾個月,美國財經高官一再發聲,認為目前通脹只是“暫時性”的,預算持續至二二年中就會逐步回落,但面對通脹沒有任何減緩跡象,直至上周才最終被迫改口。高官講話為了政治目的,大多是安撫百姓的喊話,何去何從還要靠自己分析。若更深入分析這輪通脹的前世今生,閣下可能會驚出一身冷汗,不再相信經過塗脂抹粉的官宣文章。

    美發鈔規模近瘋狂

    拜登今年一月上台以後,美國發鈔規模幾達瘋狂狀態,猶如沒有明天。這樣說一點都沒有誇張,雖然聯儲局沒有公佈增發貨幣的具體數字,但觀察其資產負債表變化可見端倪。今時今日,增發貨幣根本不用開機印鈔,在電腦的賬戶轉一下數字即可。要明白箇中原委,首先應明白量化寬鬆是如何運作的?

    一般而言,當國家經濟走下坡、經濟活動和就業市場疲弱的時候,央行就會降低利率,隨着融資成本減少,企業會進行更多生產和商業活動,民間的消費也會增加,從而刺激整個經濟和就業市場。在經濟活動復甦又變得過熱的時候,通貨膨脹就會上升,央行就以加息抑制借貸和消費活動,以保持續穩增長的長遠目標。美聯儲局把通脹(CPI) 年率2%視為理想目標,如大於3%開始視為偏高,通脹5%以上視為危險狀態。

    無本生意皆大歡喜

    然而傳統的貨幣政策在一些時候會失效,如名義利率跌至接近零,利率實在已減無可減,或者出現金融系統性危機,銀行持有問題貸款比例太高,即使有現金也不敢借出,怕收不回來。在這種情況下,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作為一種非常規性的貨幣政策被使用,其操作由央行在公開市場購入數額巨大或風險較高的金融資產,包括國債券、企業債券、房貸債券和商業票據等,相當於間接增發鈔票,一方面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另一方面讓政府有錢去花,從而可作紓困救災、刺激經濟或提振就業等用途。

    舉例說,政府因疫情決定向民眾派發一萬億美元紓困款,但是國家財政收入稅款等遠不足支付,只好靠發債籌集資金。由於發債金額巨大將會推升利率,承接購買力也可能不足,因此就由聯儲局(央行)出面,直接參與在公開市場購入。聯儲局錢從何來?就是靠神不知鬼不覺的隱性“印鈔”擴大貨幣流通量,結果是政府既有錢花,利率不至被推高,市場流動性增加,聯儲局創造了紙幣“財富”,激活了經濟和就業……這是皆大歡喜的無本生意。

    濫發貨幣推高通脹

    ○八年國際金融海嘯爆發,量化寬鬆政策的確成功挽救了整個金融系統,不過這個政策不能作常態性使用。然而政客在嘗到甜頭後,量化寬鬆政策變得異常政治化,常被濫用去取悅企業和選民以獲得支持,而過度的貨幣供應遲早會推高通脹,下周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