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生參演灣區戲劇節
  • 聖德蘭科普“童”樂寓學於樂
  • 理大展學生六十國畫作品
  • 理大通訊研究登國際學刊
  • 勞校學生認識社服機構
  • 聖羅撒中校慶聚餐歡欣熱鬧
  • 城大《葡語國家瞭望》新書首發
  • 中德訪杭姐妹校交流教學
  •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有其父必有其子
  • 澳大訪澳洲高校簽合作協議
  • 同善堂托所申請七成六中籤
  • 善明托所抽籤收百二幼兒
  • 英國化學奧賽澳生獲佳績
  • 工聯托所抽籤近千四人報名
  • 各界:用實際行動護國安
  • 瓊澳餐飲業交流促合作
  • 保育人士倡龍環開閘降水位
  • 女長者疑路環墮樓亡
  • 今驟雨雷暴或水浸
  • 新聞特搜

理性消費促環保

2022-01-17 06:35

    理性消費促環保

    商業社會消費帶動經濟、經濟帶動就業,但過度追求物質不僅扭曲價值觀,更衍生一大堆“商業廢品”破壞地球環境。雖不同地區的政府均有推行回收等環保措施,但與其亡羊補牢倒不如做好“預防”,從源頭、思維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避免衝動式消費。

    “斷捨離”為不少人追捧的簡約生活理念,意旨須先“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物品、脫“離”物品的執着。此理念之所以流行,因為時下不少人都有衝動式消費或過度追求物質的壞習慣,容易受廣告吸引、“網紅推薦”等購買許多未必適合自身的產品,日積月累形成“衣服椅”、一堆過期卻全新未用過的物品等。此時,部分人選擇把這些物品“捐贈”或“回收”,惟“回收”亦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處理。加上澳門這個小城物質富裕,不少機構公開募捐,不足一天倉庫已全滿,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回收不能改變環境污染,源頭減廢才是治本方法。消費者在購物前應仔細思考產品是否切實需要,尤其是遇到廣告或減價促銷等商業行為時,可蒐集資料或用家意見,更重要是擺脫物質的慾望,不要把自我價值建基於物質上,知足常樂。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