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校展學生視藝作品
  • 聖德蘭師生苦路祈禱
  • 理大赴葡國大馬推廣澳高教
  • 澳大研發程式助學生紓壓抗鬱
  • 粵華葡文月精彩紛呈
  • On One's High Horse——極度傲慢
  • 新華親子遊橫琴體驗蠔文化
  • 新華夜中學生探訪流浪狗
  • 六人獲頒科大榮譽博士
  • 菜農科普親子日培養科學興趣
  • 澳電三階段達雙碳目標
  • 葡企商會:鞏固中葡平台迎機遇
  • 今多雲驟雨
  • 澳蘇中學生交流營七月舉行
  • 復活節料驟雨增有雷暴
  • 宋碧琪促研限非入網校師生比
  • 旅遊業界學習兩會精神
  • 城大邀人大政協傳達兩會精神
  • 理大兩會分享會弘愛國愛澳
  • 全青澳委員分享兩會精神

(新聞小語)向“方便”說不 倡源頭減廢

2022-01-20 06:35

    向“方便”說不   倡源頭減廢

    新春在即,不少家庭準備大掃除,期間大包細包的各類垃圾,甚至許多半新不舊的家具、電器,都被丟棄,部分更被隨意棄置於收集點周邊,以致街角處盡是大件垃圾,既阻礙途人出行,更衍生公共衛生問題。

    彈丸之地,人口密度極高。要在適當位置、合理空間興建垃圾房,或設置壓縮式垃圾桶,甚至在街區擺放一定比例的垃圾回收箱,已非易事。當局在設置垃圾站或大型垃圾壓縮箱時,往往遇到街坊阻力,既想丟棄方便,又不想在自家門前,左右為難。

    舊區橫街窄巷多,垃圾量又大,當局多年間想方設法,包括“見縫插針”興建收集站,為妥善收集生活垃圾,減少環境污染。當局持續將社區內具條件的垃圾站優化成壓縮式垃圾桶,冀通過高效改進社區垃圾清運模式,大大減少垃圾臭味、污水溢流,更重要是縮減垃圾清運次數,從而降低清運過程中產生的噪音。

    當局持續完善垃圾收集系統固然重要,但強化居民環保意識、源頭減廢,更加重要。與先進國家地區相比,本澳在推廣垃圾分類等環保措施遠遠落後。因此,如何從教育着力,向青少年有序灌輸環保知識,從小明白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帶動家長一齊學習踐行環保,是推廣環保減廢的長遠措施。

    當局早年於黑沙環建起垃圾自動收集系統,概念前瞻,但操作麻煩,不實用,加上大眾分類意識薄弱,大件垃圾都投往自動收集系統,運作不了多久,便因卡件、損毀難修而停用。近年當局決定“斬纜”,清拆系統,最終逾億公帑付諸流水。由垃圾自動收集回歸到最基本的垃圾收集方式,當局決策失誤交了“學費”,公眾源頭減廢、分類處置垃圾的意識亦急待提升。

    世界各地在推廣垃圾分類處理時,大多都遇到阻力,其宣介與磨合的經驗,值得參考。在本澳,要切實踐行環保、源頭減廢,必須向“方便”說不,切實制訂行之有效的獎懲措施,從自覺將垃圾分類處理開始,一步一腳印,方能真正踐行環保減廢。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