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六百前線人員研預防青少濫藥酗酒
  • 港鐵為轉職僱員訂保障措施
  • “生鮮雞”日均供澳二千七隻
  • 市諮委倡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 環保展開幕設逾五百六展位
  • 衛局籲外遊慎防登革熱麻疹
  • 葡學者析中國安哥拉關係走向
  • 拱北連接人工島橋快上馬
  • 七藝術家創作引導能量循環
  • 四百前線人員學習保護家暴兒童
  • 澳門首座“摩天大廈”
  • 北京中醫院促澳中醫藥合作
  • 央視亞太總站訪本報交流
  • 葡韻濕地成候鳥美食廣場
  • 街總換屆獻力社區經濟
  • 粵核應急委員會訪氣象局
  • 兩團體講解保養肝腎
  • 城大大健康學院昨揭幕
  • 下環青協分享職涯規劃
  • 復活節繽紛嘉年華明舉行

(新聞小語)善用空間 克服困難

2022-04-07 06:35

    善用空間   克服困難

    政府近日表示,經重新審視及綜合評估,決定擱置亞馬喇前地巴士站及停車場改建工程計劃,理由是因為去年暴雨導致水浸。確實,去年六月一場暴雨,亞馬喇前地地下停車場罕有地被浸,車輛被淹,經過多日清理才重開。坊間對計劃本身也有保留。

    俗稱葡京迴旋處的亞馬喇前地,在回歸前已修建地下停車庫,回歸後作重大改建,擴展成交通樞紐,開發地下空間作行車道、大型停車場及行人通道,並輔以商業區等配套。然而,近廿年經多次整治,地下層仍未能發揮應有功能,更衍生環境衛生及管理不善等問題。

    近年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增加,過往的城市設計未必適時,加上渠網淤塞,地下空間的排水防澇功能確實需要加強,不過以現時的工程技術,應有克難之法。彈丸之地,寸金尺土,善用地下空間始終是城市建設發展的方向之一,例如輕軌東線就可能大段走地下,車站也計劃地下化,按理亞馬喇前地問題應該不難解決。

    多年來,亞馬喇前地地下層一直未被善用,即使是下層行車道,對於分流地面車流亦屬可有可無。在充分考量如何善用地下空間之前,行政當局起碼應妥善理順亞馬喇前地的車輛分流,令地面層的公交樞紐能發揮最大效用,同時亦發揮下層車道的最基本功能。

    從澳門半島以至澳氹的交通佈局來看,位處市中心的亞馬喇前地的聚合與分流作用,仍然不可取代。既然,地下空間因水浸而充滿隱憂,向上發展興建立體交通天橋等,達至充分利用亞馬喇前地的空間,作為理順澳門半島的交通問題手段之一,當局可否多作思量?

    當下,亞馬喇前地地下空間不少被圍封、既有公共設施投閒置散、衛生及通行環境欠佳,最大問題是除了車道和停車場之外,看不到當局對優化╱整治╱重建亞馬喇前地有其他想法,無法為城市增值、為民生添益。或許,亞馬喇前地問題就是當下小城面對“老大難”問題的縮影,是直面或迴避,考驗為政者的責任與擔當。勿讓問題長期擱置,是一個以民為本政府的應有態度。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