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貫徹總體國安觀 實現澳長期安定
  • 雲浮同鄉會赴港參經貿投資會
  • 增三醫療機構辦電子駕照體檢
  • 團體機構深化國安意識
  • 海關晉升20首席關員
  • 官樂怡基金會12周年藝展開幕
  • 深合區促與葡語國科技合作
  • 七人晉升首席消防員
  • 深合區“組合拳”加速琴澳科創
  • 科技基金多措並舉助科研
  • 議員:首要加大運動員資助
  • 議員促優化門票銷售安排
  • 議員:發揮都更促進經濟發展
  • 議員促善用閒地回應社會訴求
  • 議員倡澳建完善人才需求庫
  • 議員關注教育網絡素養支援雙職
  • 民康會遊惠州展身心
  • 炮台變身博物館
  • 基層公職協探望傷病會員
  • 美滿家協體驗樂齡樂活

(新聞小語)關心互助 救危扶弱

2022-05-16 06:35

    關心互助   救危扶弱

    關閘附近大型垃圾箱旁前晚發現棄嬰,雨中遭遺棄在紙皮箱內,幸被發現及時送院治理。年前亦曾發生緬籍家傭在戶主家中分娩後,棄嬰在冷氣機縫隙,嬰兒在窗外吹冷風八小時才被人發現;也曾有情侶吵架,兩人拂袖而去,獨留五個月大男嬰在單位內,幸被管理員發現報警。這些都是社會新聞的片段,忽視生命的意義,邇來接二連三的自殺事件,也與生命教育匱乏相關。

    今次棄嬰事件背後原因為何?是未婚懷孕?是外僱誕嬰?還是別有隱情?有待警方查明。但生命可貴,縱有難關,父母也無權剝奪子女的生存權。從道德高度,棄嬰父母可被千夫所指,但現實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不幸事件的背後,需要逐一個案跟進,公權力介入支援。

    現今社會愈開放,經濟愈發達,人多重物質,忽視精神價值。新冠疫情肆虐兩年多,經濟下滑,生活壓力倍增,精神健康更堪憂。自殺、棄嬰等社會現象浮現,正好說明現代都市人的精神脆弱、價值觀失焦,只是經濟順境之時,物質生活掩蓋了潛藏的問題。家庭、情感、職場(課業),每個人都在面對,但每個人各有不同的境遇,不可更不能倒模出一種模式,如何面對人生?相信依靠的是積極的心態,生命教育就是培養好心態的根本。

    生命教育,核心就是尊重自己與他者的生命,正視人生的意義,當中包括哲理思辨、道德判斷、性與婚姻、生命與科技倫理,以至省思生死關懷。當人生中遇到難題或路坎時,有能力在逆境中克服困難。但本澳的生命教育系統不完整,須在中小學加強整合,並隨着成長細水長流。

    這個世界是冷是暖,不在社會設施有多完善、城市配套有多先進,而在人與人的關心,尤其對生命的關懷很重要。本澳是擁有傳統美德的城市,“一方有事,八方援手”的人文情懷,近期外賣車手遇意外去世,由社團至居民一呼百應,紛紛捐款扶助。社會更應關注隱藏霓虹燈背後的弱勢人和事,積極在全社會推動睦鄰互助,多關心身邊人,最大程度發現潛藏的不如意個案,再由公權力部門跟進,減少慘劇的發生。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