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華促美勿破壞亞太和平
  • 丁薛祥晤美專利商標局長
  • 中方:美栽贓陷害
  • (社論)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 浙首發龍井茶國家標準樣品
  • 內蒙人大原副主任杜梓被查
  • 鄂新出土青銅禮器
  • 全國紀錄保持者“被保送”冠軍?
  • “我們對中國充滿信心”
  • 江門在建橋塌支模兩死
  • 印尼爆登革熱數百人亡
  • 單車節
  • 全球前列腺癌患者廿年內翻倍
  • 韓重申醫學院擴招政策不變
  • 澳警:兇手疑針對女性
  • 悉尼再爆持刀襲擊四傷
  • 民進黨“針扎”難安?
  • 台兵不堪軍中壓力墜樓亡
  • 台震後疑水質受污染
  • 中澳貿易投資活躍

絕不認同黎鄭論說

2022-05-21 06:35

    正確解讀巡台御使黃叔璥所記“釣魚台”兼駁黎蝸藤等——

    絕不認同黎鄭論說

    黎、鄭二氏的論說,似是有理有據,但能否站得住腳?首先筆者是絕不認同的。今辨析如下:

    1.“鳳山”不是“鳳山港”

    筆者已一再解釋,黃叔璥在敘述各組港口時,在前面冠上的“鳳山”、“台灣”、“諸羅”,都是省去“縣”字的簡稱,所以鄭海麟兄將“鳳山”解為“鳳山港”是不對的。而且,康熙年間還沒有使用“鳳山港”的記錄。續查黃叔璥這段文字:“再鳳山岐後……”即筆者所編的第四組港口,在行文上不是按鄭海麟兄所說的港口排序——由西南部的高雄經屏東縣,繞過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轉向東海岸。反而是緊接諸羅(縣)的黸仔穵和象領(同位於現今的雲林縣口湖鄉)。這兩個地名,黎和鄭的標點都誤為:“諸羅冂仔、穵象領」,所以未能將地名考出。既如此,就不能歪曲黃叔璥的原意,牽強說成由高雄繞台灣最南端而轉到東海岸。正確的理解應是前述的辨證二和辨證三。

    2.淺析台灣高山

    台灣是一個高山島,山地、丘陵佔全島面積三分之二,而且三千米以上的高山,竟多達二百六十八座。全島山脈呈東北向西南延伸,以今天的地理學視之,共分五大山脈,它們分別是:

    中央山脈:北起宜蘭縣蘇澳,南抵鵝鑾鼻,全長三百四十公里,有“台灣屋脊”之稱。最高峰為秀姑巒山,高三千八百六十米。

    玉山山脈:位於南台灣的中央山脈西側,北起玉山山塊,南抵高雄縣十八羅漢山附近,長約一百八十公里。玉山主峰高達三千九百五十二米,是東亞第一高峰。

    雪山山脈:北起三貂角,南迄濁水溪。北岸的濁水山,是台灣最北端的山脈,長約二百公里。雪山主峰高三千八百八十四米,是島上第二高峰。

    阿里山山脈:北起南投縣濁水溪南岸,南抵高雄縣的雞冠山,長約二百五十公里,平均山高約二千米。

    海岸山脈:位於台島的東緣,與西方中央山脈隔着由斷層作用造成的花東縱谷。北起花蓮,南抵台東,長約二百公里,山高約一千米,是五大山脈中最矮的山地。

    在台灣的北部,也分佈着很多座大山。例如由七星山、紗帽山及竹子山等二十餘座大山組成的大屯火山群,就橫亙在台北盆地正北方。而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基隆火山群,則包括基隆山、新山、金瓜石山、草山等廿多座火山合組而成。作為主山的基隆山,瀕海矗立,北端伸入海中。標高五百八十八米,是一座錐形死火山。

    在今天講述台灣的高山,當首推中央山脈的崇山巨峰,但在明清一段很長時間,基隆山才是代表台灣的山嶽。

    基隆山古名雞籠山,或稱大雞籠山,甚至可以作為對台灣島的稱謂。明鄭舜功《日本一鑑》亦以航標來記載:

    “夫小東(按即台灣)之域,有雞籠之山,山乃石峰,特高於眾,中有溪水出焉,而我取道雞籠等山之上……”

    而《順風相送》的〈松浦往呂宋〉和〈呂宋回松浦〉的針路,都分別記有:“用丁未二更,見小琉球雞籠頭山”;“巡山使子癸六更,見雞籠頭山為準。”

    這些以雞籠山作為航標的記載,還見於明清的《使琉球錄》中,這裏不再枚舉。至於“雞籠頭山”,意指“雞籠”的最頂瑞,後來省了“頭”字,稱“雞籠山”。十九世紀再改“雞籠”為“基隆”。

    原來雞籠山還有更高的地位,曾被尊稱為全台的祖山。《台灣府輿圖纂要》便有頗詳細的記述:

    “大雞籠山:淡廳極北之區,為全台祖山。盤據海濱,勢極高峻。稍東,即三貂山。”

    “台灣,係孤懸海中者也。其山發脈於大雞籠山之東北,由三貂內山一路由北而南,至鳳山縣極南而止。”等。限於篇幅,不再詳列。(八)

    中日關係史研究學者     黃  天

    註:

    鄭海麟沒有考出黸仔穵和象領兩地名,見註引鄭海麟論文,五十一頁。又黎蝸藤著書《釣魚台是誰的?》,六十六頁,將兩地的標點誤為:“諸羅冂仔、穵象領“。同時,沒有釋出“黸”字,或者字庫缺此字,而都用上“冂”。

    轉引自黃美傳著《一看就懂台灣地理》,台灣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二○年五十八至五十九頁。

    參見陳宗仁著書《雞籠山與淡水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二○○五年,六十六頁。

    參見向達校註《兩種海道針經》,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六一年,九十一至九十二頁。

    同註⑨引書《台灣府輿圖纂要》,卅七頁、二百七十一頁。

    同註⑨引書《台灣府輿圖纂要》,二百六十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