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六百前線人員研預防青少濫藥酗酒
  • 港鐵為轉職僱員訂保障措施
  • “生鮮雞”日均供澳二千七隻
  • 市諮委倡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 環保展開幕設逾五百六展位
  • 衛局籲外遊慎防登革熱麻疹
  • 葡學者析中國安哥拉關係走向
  • 拱北連接人工島橋快上馬
  • 七藝術家創作引導能量循環
  • 四百前線人員學習保護家暴兒童
  • 澳門首座“摩天大廈”
  • 北京中醫院促澳中醫藥合作
  • 央視亞太總站訪本報交流
  • 葡韻濕地成候鳥美食廣場
  • 街總換屆獻力社區經濟
  • 粵核應急委員會訪氣象局
  • 兩團體講解保養肝腎
  • 城大大健康學院昨揭幕
  • 下環青協分享職涯規劃
  • 復活節繽紛嘉年華明舉行

疫下中年男性求助增兩成

2022-05-28 06:35


    街總籲及早正視接受心理輔導

    疫下中年男性求助增兩成

    【本報消息】街總社區心理輔導隊主任李海豐表示,疫情下中年男士的求助個案較以往增約兩至三成,他們多以因疫情導致失業、經濟壓力或與家人相處增加磨擦等問題求助,惟普遍社會或誤解心理輔導服務,又或覺得中年人士必然“捱得過”、“處理得到”,忽視自身精神健康;呼籲公眾若遇到情緒狀況須及早正視,主動尋求專業人士共同紓壓,並建議政府應多舉辦入校的宣傳講座,加強公眾了解和用正向的觀念接受心理輔導服務。

    先評估莫避忌

    李海豐稱,仍有不少人誤以為患有嚴重心理疾患的人,才有需要求助心理治療師或心理輔導,不少人一想到往醫院求診,則會給予人感覺是否患有很嚴重的精神疾患,或會產生避忌。故社服機構受資助開辦的社區心理治療服務,服務對象主要為受壓力困擾引起的心理或情緒問題等有需要者,不一定是患有嚴重的心理疾患方可使用,費用全免。有需要者可藉此先作簡單的評估和尋求情緒支援,毋須獨自面對,讓專業人士陪伴其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他特別提到,一般而言,女士願意主動求助的意慾是高於男士,加上通常男士前來求助的原因多以身體狀況引起的情緒居多,惟自疫情爆發後增加了不少中年男士的求助個案,以三十多至五十多歲為主,他們多以因疫情導致失業、經濟壓力或與家人相處增加磨擦等,其不了解自身情緒狀況又無法解決焦慮情緒,在家人或自己察覺問題後到來求助,這類個案數字上升約兩至三成。又稱毋須用藥的求助個案,一般使用兩至三個月心理輔導服務,即有助紓緩其情緒狀況,惟過程中始終要視乎求助者採取何種行動,是否願意配合。以就業問題為例,中心向求助者提供相關資源後,若求助者較主動積極,又或即使需要學習新技能等都願意配合,情緒狀況則會相對紓緩得較快。

    李海豐表示,華人社會對精神健康或心理輔導仍停留於傳統觀念,以目前疫情下求助的中年人士為例,普遍社會價值觀會對他們劃上“捱得過”、“處理得到”的觀念,覺得他們有能力解決問題,很容易忽視自身心理健康狀況。

    辨識情緒壓力

    同時,有數據顯示當一個人利用自殺或自殘行為解決問題時,代表着壓抑很久或用不恰當的方式紓壓,積累了情緒壓力,在此之前能辨識到及時介入或能處理到相關問題,如身體疾患、長期失眠等已是先兆和警號,須及早正視。建議政府應多舉辦入校的宣傳講座,從小培養小朋友重視自身心理健康和素質,要公眾知道接受心理輔導不是一件羞恥事,亦不是難以啟齒的事。

    街總社區心理輔導隊服務時間為周一至周六,上午十時至晚上八時,電話(二八二二·七五五六),歡迎有需要人士致電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