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2月跨境汽車流量逾63萬車次增28% 澳車北上佔17%按年增加3.2倍
  • 中國明起終止對澳洲葡萄酒徵收反傾銷及反補貼稅
  • 本地居民失業率維持2.8%
  • 一連三日舉行 澳門國際環保展今開幕
  •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 趙樂際: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 拱北連接大橋口岸人工島橋樑新進展 次季正式動工 料兩年內通車
  • 港珠澳大橋清明假小客車免費通行
  • 拓展澳門青年創新創業新空間 深合區首批六澳青雙創基地授牌
  • 中國網民規模近11億 互聯網普及率達77.5%
  • 受農曆新年假期影響 2月進口貨值88億 按年跌28%
  • 黃少澤:《國安法》是核心法律 將配套立法完善維護國安體系
  • 居安思危 穩中求進 特首:確保有效維護國安
  • 上月酒店平均入住率85.6%
  • 每公噸漲破一萬美元 可可豆價格貴過銅
  • 卡塔爾航空推AI虛擬空服員 可與旅客對答提供旅遊建議
  • 節假日東停車場使用量增 交局:餘額少於600個需預約進場
  • 阿根廷總統米萊: 將解僱7萬名政府員工
  • 賀一誠4月16日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
  • Sora 發布首批用家創作影片
  • 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昨開例會 季先峥:今年重點關注經貿新趨勢

林宇滔倡實行更積極嚴厲防控措施 坊會憂若「禁足」或令長者缺乏照護

2022-07-08 09:01

疫情持續蔓延,是否應該「封城」或實施「網格化管理」,社會意見分歧,爭論不休。議員林宇滔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輪疫情至今已是第三周,不少商戶或市民的抗疫情緒已瀕臨崩潰邊緣,而陽性個案仍在增加,說明社區的傳播鏈仍未有效切斷,認為當局應實行更積極或嚴厲的措施,無論禁足、封城、或是網格化等,現時都是有必要去落實實行;有坊會代表則表示,長者和弱勢社團缺乏獲取資訊的途徑,一旦實施「禁足」,社會是否有足夠力量照顧這批人士,不至於讓他們「自生自滅」?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議員林宇滔表示,今輪疫情至今已開展了五輪全民核檢,而每次所發現的陽性個案基本都是呈上升趨勢,說明社區的傳播鏈是仍未有效切斷。他指,現時的市況仍與平常上班日無異,除了學生停課外,賭場照開、地盤照施工、巴士照迫,這真的是在控疫嗎?真的能達至清零目標嗎?

林宇滔重申,當局應該實行更積極或嚴厲的措施,無論禁足、封城、或是網格化等,現時都是有必要去落實實行,理應是進入預案的第三級進行全面分區管控。他表示,其實現時社會對當局的抗疫工作已是非常不滿,控疫信心也跌至新低,因此政府若再不實行進一步措施,只會導致不可能清零、經濟「爆煲」等更不堪局面。

須設法開展全面分區管控

至於當局在人員配置、物資配套上是否有足夠能力應付。林宇滔指,政府現時在人手方面相當緊拙,可見只是現時的紅黃碼區,當局在支援配套上已是捉襟見肘,更何況是開展更大規模的全面分區管控,估計當局真的未必有能力應付。但這亦不代表當局便只繼續現時的「佛系抗疫」,建議當局還是需設法開展全面分區管控,而根據其理解全面分區管控亦並非要居民完全禁足,只是限制居民在該區內活動,區內會有足夠生活物資補給,以進一步減低人員的流動,否則清零只會更加遙遠。

坊會:社團義工安全須獲保障

若落實網格化管理,以澳門唐樓、舊區居多的社區配套,又是否能做到與內地一樣明確的封控成效?生活物資等配套是否可滿足大眾?澳門爐石塘坊會理事長李秉宗接受本報訪問時指,疫情爆發以來,當局在各種防疫安排上逐漸出現混亂,政府部門現存的公職人員數量未能應付到有關工作,恐怕要進一步增大人力資源的需求。

李秉宗指出,澳門老舊城區、唐樓居多,若實施網格化管理,政府只能求助各社團,本澳各社團現時亦派員日以繼夜參與防疫工作,但社團義工們亦屬社區一份子,他們自身安全未能得到保障,李秉宗擔憂社團義工也會存在社區傳播隱患。同時各區坊區雖然有相關人士的通訊資料,但獨居長者、行動不便或殘疾人士他們不懂在網上獲取資訊,因獨居原因亦無法求助家人,這批人士又該作何處理,李秉宗對此感到擔憂。

青洲坊會副理事長陳鳳則表示,澳門為倫理道德社會,贊同清零的政策方向,但若實行禁足管理,長者和弱勢社團缺乏獲取資訊的途徑,其中大部分長者並無參與社會活動,坊會缺乏相關人士的聯繫資料,這批人士是否只能在家中「自生自滅」?

澳門國青會: 為甚麼不到萬不得已不採取「全局性靜態管理」?

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好比「全局靜態管理」與精准防控,從來不是「短痛」與「長痛」的邏輯,也並非非此即彼那樣簡單。

今年5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一次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指出:「動態清零」並不意味著是全局靜態管理。恰恰相反的是,「動態清零」追求的目標之一就是盡可能避免全局靜態管理。既要防止不作為、慢作為,也要防止亂作為、層層加碼。任何一個決策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全局靜態管理」更是如此。

靜態管理並非想當然的三天五天,也不是十天八天就過去了,期間包括疫情在內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使之成為了經濟發展與社會民生最大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以及巨大風險的直接原因。

有了前車之鑑,反觀澳門,是否真的為迎接這一切不確定、不穩定、不可控的風險做好了準備?

如果靜態管理過於隨意,且將限制流動作為疫情防控的「標配」,不僅容易陷入路徑依賴,對當地經濟的衝擊,恐怕不會局限於短期影響。

對於身處「一國兩制」管治下的澳門,「澳人治澳」、高度自治,鄰埠的香港、台灣尚且沒有實行在國內外均備受爭議的「全局靜態管理」先例,澳門更要三思而後行。

「一國兩制」這項好制度,在當下澳門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有更深刻的認識、理解、尊重與支持。

不是說澳門不能實行「全局靜態管理」,而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在衝動和著急的時候做決定,一般這種情緒之下做的決定都會後悔。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特區政府正在根據疫情變化做出專業評估,正如領導人所言,需要「穩中求進」。

澳門本輪疫情為歷次最嚴峻,當下正處在與病毒殊死較量的膠著時刻。

但越是處在變化之中,就越是要處驚不變,沉住氣,更不要人云亦云甚至起哄;還是那句話,相信國家,相信特區政府,也相信我們自己,請再給澳門一些時間和耐心。

是否「封城」抗疫,成為社會爭議的話題。 (新聞局圖片)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