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中葡論壇部長會議與會代表陸續抵澳
  • 澳琴辦活動向青年科普集成電路產業
  • 團體辦研討會冀各界掌握深合區現況
  • 第二季電力收費調整系數升1仙
  • 廣東料未來一周強降水頻繁致災風險高
  • 繼續有團體學校組織參觀國安展
  • 法務局辦國家安全教育普法同樂日
  • 旅遊局稱視情況加推國際旅客優惠措施
  • 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再驗出兩種異物
  • 世衛憂慮禽流感演變人傳人大流行
  • 草堆街開放日冀鼓勵商界落戶
  • 社工局加強民間合作優化長者支援
  • 青年女性國培計劃冀育新時代人才
  • F1相隔五年重回上海站
  • NBA附加賽:鵜鶘 105-98 帝王
  • 法務局辦國安普法同樂日
  • 徵文比賽促學生加深認識澳門
  • 創意園冀推藝文界與大灣區交流
  • 學校及社團組織參觀全民國安教育展
  • 次季電力收費調整系數升1仙

偉大的大運河建築

2022-07-28 06:30
偉大的大運河建築

大運河河道(互聯網圖片)
河運自古以來一直是重要的運輸途徑,它的成本不僅比陸路更便宜,而且可同時運輸大量的貨物。在西元前數百年前,人們就已經懂得這個道理,於是,大運河應運而生。
大運河始建於西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列入申遺範圍的大運河遺產分佈在中國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包括河道遺產27段,總長度1011公里,相關遺產共計58處。
大運河自春秋末期開始修鑿,西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古水道,開鑿了邗溝。他為運河開挖起了開創作用。他是大運河「第一鍬」的開挖者。
邗溝溝通了長江、淮河兩大河流,成為隋唐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邗溝的開鑿,是有史記載的大運河最早開鑿的河段,被認為是大運河的開端。揚州、淮安兩座歷史文化名城因邗溝的開鑿而誕生。
從先秦時期到南北朝時期,中國古人開鑿了大量運河,人工修鑿的運河與天然河流連接起來可以由河道通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這四通八達的水道為後世開隋唐大運河奠定了基礎。在唐朝,不僅對南北大運河進行開鑿、疏浚和整理,還對灞水道、褒斜道、嘉陵江故道水道、靈渠和河汾水道也都進行過疏鑿和修浚的整治工程。
從元朝開始,國都變遷到北京,國家政治中心轉移,元朝忽必烈下令開鑿了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開鑿了元朝京杭大運河,直通南北,運河從此由江蘇淮安經宿遷、徐州直上山東抵達北京。大運河的重要組成之一京杭大運河至此誕生。
明、清兩代均建都北京,對元朝大運河進行了擴建。明代整修通惠河閘壩,恢復通航;為使運河免受黃河泛濫的影響和避開360里的黃河航程,明朝先後在嘉靖七年至隆慶元年(1528年至1567年)和萬曆二十三年至萬曆三十三年(1595年至1605年),自今山東淮安南陽鎮以南的南四湖東相繼開河440里,使原經沛縣、徐州入黃河的原泗水運河路線(今南四湖西線),改道為經夏鎮、韓莊,台兒莊到邳縣入黃河的今南四湖東線,即韓莊運河線。
明清兩代規定運河漕船的載重量為400石。明朝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年漕運量約400萬石。清代規定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5寸,年漕運量約400萬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了對古老的大運河的部分恢復和擴建工作。1959年以後,結合南水北調工程,重點擴建了徐州至長江段400餘公里的運河河段,使運河單向年通過能力達到近2000萬噸,並擴大了沿岸灌溉面積和排澇面積,確保里下河地區1500萬畝農田和800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京杭大運河是大運河的重要組成之一(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