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保生文化祭
  • 土石崩塌
  • 陸促日妥處涉台問題
  • 陸商參展
  • 滬人大原主任董雲虎被訴
  • 金色麥田
  • 美大使感謝華拯救同事
  • 墓地貴於房價
  • 聯國籲查加沙集體墳墓
  • 美國務卿布林肯抵滬
  • 美大學爆反戰示威浪潮
  • 以媒:以軍很快進攻拉法
  • 國台辦:“倚武謀獨”注定失敗
  • 普京: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仍嚴重
  • 李廣蘇:奔天的“蝸牛”
  • 陸:推高台海衝突風險
  • 葉光富:重返“天宮”
  • 李聰:拿到太空“船票”
  • 神十八今晚升空
  • 神十七乘組下周返地

移動互聯網重構中國人生活

2022-09-26 06:35




    移動互聯網重構中國人生活

    【中新社北京二十五日電】收款碼、付款碼、乘車碼、點餐碼……無數普通人從二維碼開始走進移動互聯網的世界,同時也打開中國數字經濟時代的大門。

    小屏改變大時代

    十年間,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增長超六億,移動互聯網不斷展示着改變現實的力量。電商、社交、遊戲、移動支付、資訊等各類APP湧現,互聯網創業熱潮席捲全國,截至去年底,中國境內外互聯網上市企業躍至一百五十五家。評論指出,龐大的網民構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數字經濟藍皮書”顯示,二○一○年至二○一五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百分之十一點二,二○一五至二○二○年達百分之十點一。中國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重要引擎。藍皮書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數字經濟將延續快速增長勢頭,數字經濟整體的年均名義增速為百分之十一點三。

    中國人的生活在移動互聯時代得以重構,就餐、出行、購物、就醫等都轉移到網上。文化娛樂方式、時尚觀念以及消費理念,也隨着互聯網的風向而變。

    移動互聯浪潮之中,社會交往方式隨之巨變。很多年輕人習慣通過互聯網尋找同好,與群體及社會互動。銀髮群體也從數字技術的邊緣成為移動互聯網新的“流量池”,短視頻、直播成為老年人新的社交方式。

    一些獨特的網絡文化產生,網絡流行語、表情包成為年輕人日常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作為真正的“網絡原住民”,中國的新生代有一套自己的話語體系。他們興趣廣泛,充滿熱情,崇尚個性表達,也熱愛傳統文化。他們有主見不盲從,擁抱他人也相信自己。

    不管是讓田園夢走向世界的李子柒,還是擁有眾多粉絲的舉重冠軍呂小軍,抑或是冬奧賽場上的蘇翊鳴、徐夢桃,他們代表着新一代中國年輕人的視角。

    中國智造新名片

    移動互聯網,不僅改變了現實中的中國,同時也改變了世界眼中的中國。

    十九年前,希臘《希華時訊》總編輯梁曼瑜剛出國時,有外國朋友問她:“你們中國人家裡有電視機嗎?”這讓她啼笑皆非。

    如今,許多希臘朋友用上了中國生產的手機,用中國企業搭建的跨境電商平台購物,希臘民眾頗為關心的話題變成中國的經濟、科技和文化。

    過去十年間,中國互聯網企業及其推出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產品,已成為“中國智造”的一張新名片。

    許多中國應用在海外市場擁有大批的用戶,並在海外落地生根,發展出適合當地的互聯網應用模式。通過移動互聯網,中國的文化內容也正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中國的網絡文學、漢服文化、網絡遊戲紛紛“出海”,拉近了中外年輕人之間的距離。

    “海外粉絲好奇的不僅是中國發展有多快,他們更在意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中國的外賣小哥、快遞員、農民,甚至包括李子柒。”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聯合創始人高佑思說。

    像高佑思這樣的外國網紅,在中國移動互聯網上並不少見,甚至已成為一種現象。有人調侃,如今的中國互聯網,遍地都是“老外”。外國網紅和中國粉絲,越來越多的互動和碰撞,正在打破彼此間的文化“次元壁”。

    負面問題待正視

    小屏改變大時代,移動互聯網通過連接萬物、信息流通,改變了人們生活的點滴,深刻影響着社會發展的進程。但其帶來的系列次生負面問題不可忽視,值得反思。

    數據鴻溝、算法陷阱、信息繭房、社交疏離、注意力缺失、隱私洩露、電信網絡詐騙……人們在擁抱數字化生活時,不得不直面這些困擾。

    去年,中國制定施行個人信息保護法,不久前又通過了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時下,中國各地數字經濟領域立法動作頻頻,全國層面的立法計劃也列入議程。

    加速向數字化轉型的中國,在全力驅動產業發展的同時,亦在致力用法治馴服“數據”,推動技術發展“去惡向善”。